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2021年  第4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肿瘤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PET/近红外荧光跨模态靶向成像表征
李淼, BARNHARTTodd E, ENGLEJonathan W
2021, 44(1): 1-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1
[摘要](759) [HTML全文] (524) [PDF 2193KB](23)
摘要:
目的验证基于双标记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抗示踪剂,进行胰腺癌组织中ICAM-1的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近红外荧光(NIRF)跨模态靶向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种胰腺癌细胞系BxPC-3、MIA PaCa的ICAM-1表达水平。通过生物耦联和配位反应制备NIRF荧光团和[89Z]锆核素双标记示踪剂。在上述细胞系构建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简称模型鼠)中,测试示踪剂的特异性、跨模态成像性能和生物分布特性;尝试在BxPC-3模型鼠中进行解剖前/后离体组织器官NIRF光学成像。最后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认ICAM-1在移植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BxPC-3与MIA PaCa细胞系的ICAM-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 < 0.05)。PET/NIRF跨模态成像和放射性生物分布实验显示,在2种模型鼠中,肿瘤的示踪剂摄取峰值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T/NIRF成像所显示的肿瘤位置相互吻合。解剖切除瘤体前后,荧光信号随瘤体转移,周围组织几乎无残留信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移植瘤组织的ICAM-1表达水平差异与其示踪剂浓聚水平差异正相关(P < 0.05)。结论本研究确认了以ICAM-1为靶标的双标记单抗示踪剂,用于胰腺癌组织临床前靶向跨模态成像是可行的,这为同时实现肿瘤活体全身成像和肿瘤组织原位可视化提供了例证,揭示了基于ICAM-1靶向成像的病灶检测、手术导航等临床转化应用的潜力。
超声诊断肝细胞肝癌术后5年复发情况的预测指数模型
阿曼·玛克沙提, 庄国梅, 杨小萍, 邹媛, 刘涛, 王淑霞
2021, 44(1): 8-1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2
[摘要](633) [HTML全文] (339) [PDF 1525KB](9)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肝癌(HCC)术后5年复发情况的超声诊断因素并建立预测指数(PI)模型,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所有相关超声诊断因素进行Kaplan-Meier和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预测因子以及回归系数,根据预测因子以及回归系数建立超声诊断预测HCC术后5年复发情况的PI模型,对PI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多因素校正,绘制PI模型预测HCC术后5年复发情况的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对于判断HCC术后5年复发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肿瘤边界(β=0.14,OR=1.23)、肿瘤部位(β=0.36,OR=1.58)、肿瘤大小(β=0.59,OR=2.42)、肿瘤数目(β= 0.41,OR=1.79)为影响HCC术后5年复发情况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预测因子以及回归系数建立PI预测模型:PI=0.14×X1(边界清=0,边界不清=1)+0.36×X2(周围型=0,中央型=1)+0.59×X3(cm)+0.41×X4(单发=0,多发=1),PI的临界值为1.66,模型有效性(χ2=12.43,P < 0.05),PI模型经多因素校正成为独立预测因子(β=1.08,OR=2.91),PI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12(0.765~ 0.957),准确度为78.7%。结论本研究提出了超声诊断预测HCC术后5年复发情况的PI模型以及预测临界值,该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为临床对HCC术后复发情况的精准评估提供的依据。
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多模型迭代重建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随访复查中的价值
刘芸, 何昌银, 严高武
2021, 44(1): 13-2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3
[摘要](687) [HTML全文] (317) [PDF 2575KB](9)
摘要: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多模型迭代(ASIR-V)重建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TEVAR)随访复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8例受试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0 kVp,320 mgI/mL,FBP和ASIR-V重建,n= 64)和对照组(120 kVp,350 mgI/mL,FBP重建,n=64)。主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价采用5分制评分法,客观评价采用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时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和碘剂量。结果两组主动脉在不同层面的CT值、SNR、C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FBP和ASIR-V重建图像的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辐射剂量和碘剂量比对照组低31.69%、24.14%(P < 0.05)。结论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ASIR-V算法可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随访复查,可在保持良好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和减少碘剂用量。
磁共振轴突定向弥散和密度成像技术评估帕金森患者小脑微结构变化
马东辉, 刘存存, 黄小盼, 王敏, 谢超, 王红
2021, 44(1): 22-2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4
[摘要](486) [HTML全文] (286) [PDF 1679KB](8)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轴突定向弥散和密度成像(NODDI)对帕金森病患者小脑微结构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35例帕金森病患者且进行NODDI检查的为帕金森病组,选取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根据NODDI扫描结果获取相关参数取向弥散指数(ODI)、细胞内体积分数(VIC)和各向同性隔室的体积分数(VISO)值,分析两组感兴趣区ODI、VIC及VISO值的组间差异,以ROC曲线评估相关参数对帕金森病是否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左、右侧齿状核、小脑白质的VIC值,及左、右侧齿状核的ODI值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减低(P < 0.05),帕金森病患者左、右侧小脑白质的ODI值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增加(P < 0.05)。ROC曲线显示,齿状核左、右侧VIC诊断帕金森病患者的AUC为0.743、0.767,齿状核左、右侧ODI诊断帕金森病患者的AUC为0.891、0.694。结论NODDI可以反映帕金森病患者小脑微观结构的变化,其参数值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的评估指标。
蓝激光内镜不同成像模式在胃粘膜肠化生及萎缩组织学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朱颖, 龚伟, 周岩, 许雯, 徐建国, 董玲
2021, 44(1): 27-3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5
[摘要](769) [HTML全文] (324) [PDF 1860KB](9)
摘要:
目的评价蓝激光内镜不同成像模式用于胃粘膜组织学变化及其分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9月,体检或因消化不良等症状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或住院行蓝光成像放大内镜检查,经内镜检查取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粘膜肠化生和萎缩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蓝光成像内镜检查过程中,依次应用普通白光模式、亮蓝光成像模式、蓝光成像模式观察全胃黏膜外观形态,白光模式下依据慢性胃炎活检病理诊断共识取材,亮蓝光成像模式、蓝光成像模式均于黏膜色泽异常部位取材。使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不同观察模式下活检病理对胃粘膜肠化生和萎缩的诊断率,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不同观察模式下CG各组织学变化分级(0、+、++、+++)的辅助识别能力。结果白光模式、亮蓝光成像模式、蓝光成像模式下活检病理胃黏膜萎缩诊断率分别为6.9%(11/160)、49.4%(79/160)、20.6%(33/160),活检病理胃黏膜肠化诊断率分别为3.75%(6/160)、22.5%(36/160)、55.0%(88/160); 与白光模式比较,亮蓝光成像模式下的活检病理胃黏膜萎缩诊断率最高(P < 0.01),蓝光成像模式下的活检病理胃黏膜肠化诊断率最高(P < 0.01)。CG组织学分级中辅助识别能力方面,与白光模式比较,亮蓝光成像模式用于胃黏膜萎缩分级的辅助识别能力最好(Z=-7.685,P < 0.01),蓝光成像用于胃黏膜肠化分级的辅助识别能力最好(Z=-8.272,P < 0.01)。结论蓝激光成像内镜用于CG胃粘膜肠化生和萎缩组织学分级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亮蓝光成像模式更适用于胃黏膜萎缩的活检病理取材和辅助组织学分级,蓝光成像模式更适用于胃黏膜肠化的活检病理取材和辅助组织学分级。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平均腺体剂量与乳腺病变的相关性
林淑仪, 熊小丽, 黄安红, 徐维敏, 文婵娟, 马乐, 蔡裕兴, 陈卫国
2021, 44(1): 31-3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6
[摘要](477) [HTML全文] (275) [PDF 1380KB](7)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类型、病变良恶性及病变大小对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低能图、高能图及减影后图像的乳腺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10月于本院行CESM检查且经过组织学病理学证实的123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良恶性、主要病变类型(非肿块型与肿块型)及肿块型病变大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的低能图AGD、高能图AGD及减影后图像的AGD(减影后图像的AGD为低能图加高能图像AGD的总和)。结果恶性病变65例,良性病变58例; 肿块型病变86例,非肿块型病变37例。肿块≥2 cm 44例, < 2 cm 42例; 恶性肿块≥2 cm 32例, < 2 cm 25例。恶性病变组无论低能、高能以及减影后的AGD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无论良恶性病变,乳腺患侧高能AGD均高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肿块型病变组低能、高能及减影后的AG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长径≥2 cm组高能、低能及减影后的AGD均高于肿块长径 < 2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恶性肿块长径≥2 cm组的高能图AGD较肿块长径 < 2 cm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恶性病变、≥2 cm肿块AGD高于良性病变及 < 2 cm肿块; 无论病变良恶性,患侧高能AGD均高于健侧。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王敏, 姚佳琪, 马东辉, 黄小盼, 韩鸿宇, 王红
2021, 44(1): 36-4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7
[摘要](536) [HTML全文] (250) [PDF 1747KB](4)
摘要:
目的运用神经突方向的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ODDI)技术参数定量评估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差异性,探讨NODDI技术在脑胶质瘤疾病术前诊断和分级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确诊为胶质瘤的27例患者,术前行常规平扫、增强以及高级扩散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得到神经突方向离散度(ODI)、神经突内体积分数(FICVF)及各向同性体积分数(VISO)的图像,分别测量肿瘤实性的区域、瘤周水肿的区域及对侧正常的脑白质区各参数值的平均值。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参数比较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肿瘤实质区域FICVF、VISO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瘤周水肿区域FICVF、ODI、VISO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实性区域ROC曲线下面积FICVF、ODI、VISO分别为0.82(P < 0.05)、0.71(P < 0.05)、0.61(P>0.05)。结论NODDI参数FICVF、ODI、VISO均可以用来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且FICVF的诊断效能最高,VISO效能最低。
CT联合MRI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介入及分子靶向治疗效果
赵剑, 吴涯昆, 田银生
2021, 44(1): 41-4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8
[摘要](470) [HTML全文] (244) [PDF 1533KB](8)
摘要:
目的探讨CT及MRI评估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介入及分子靶向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索拉非尼治疗,3月后均行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CT联合MRI与单独CT检查HCC患者治疗后3月的临床有效例数、有效率,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kappa值,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和复发病灶检出情况。结果经TACE+索拉非尼治疗后3月,DSA显示总目标病灶数由98个减少至86个,病灶明显缩小,临床疾病控制患者64例,无效患者16例,疾病控制率80.00%;共检出残留和复发病灶共82个,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碘油沉积残留和复发病灶数分别为9、18、42、17个。CT联合MRI检出患者治疗后Ⅱ型以及总碘油沉积残留、复发病灶个数均大于CT检查(P < 0.05); CT联合MRI评估TACE+索拉非尼治疗HCC患者疗效的灵敏度95.31%高于单独CT检查的84.38%(P < 0.05),且CT联合MRI评估临床疗效与DSA检查的Kappa值为0.809,且大于单独CT评估与DSA检查的Kappa值(0.605)。结论TACE+索拉非尼治疗HCC患者3月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相比单独CT检查,CT联合MRI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后残留和复发灶的检出,同时对于患者治疗后3月疗效的评估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应用价值。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CT检查结果与中转开胸的关系:871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前瞻性研究
周小伟, 曾茄, 万志渝, 刘雨鑫
2021, 44(1): 47-5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09
[摘要](633) [HTML全文] (373) [PDF 1824KB](4)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CT指标与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871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为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均完成CT检查并进行VATS肺叶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胸手术者为28例(3.21%),作为中转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顺利完成VATS手术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VATS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CT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分析术前CT检查对VATS中转开胸的影响和预测价值。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中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术后感染、气胸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ATS组CT征象中最大淋巴结短径以及肿瘤浸润和胸膜凹陷征发生率均低于中转组(P < 0.05),两组肺野病灶位置、病灶最大径和淋巴结钙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是影响VATS中转开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ROC曲线分析示肿瘤浸润、最大淋巴结短径、胸膜凹陷征以及3项CT指标联合预测VATS中转开胸的灵敏度分别为82.14%、67.86%、67.86%和78.57%,特异度分别为89.00%、69.00%、93.00%和93.00%。结论VATS中转开胸可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其主要原因为肿瘤浸润或淋巴结粘连导致血管等解剖结构分离难度增加,肿瘤浸润、最大淋巴结短径和胸膜凹陷征等术前CT指标对评估中转开胸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食管鳞状细胞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表达与CT影像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张海龙, 郑欢欢, 周科峰
2021, 44(1): 53-5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0
[摘要](322) [HTML全文] (212) [PDF 1971KB](5)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与CT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胸部平扫及增强CT图像,测量病灶CT值、轴位最大厚度及垂直径,记录临床病理特征。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比较MGMT不同表达状态间CT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CT参数在预测MGMT不同表达状态时的效能,Spearman分析MGMT表达与CT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病理总分期、增强CT及∆CT、最大厚度在MGMT不同表达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增强CT及∆CT鉴别MGMT不同表达状态时的诊断效能较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817,且增强CT及∆CT与MGMT表达的相关性较高(r=-0.444、-0.473,P 均 < 0.05)。结论MGMT异常表达可能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术前肿瘤增强CT及∆CT值可较好的预测MGMT表达状态,对评估肿瘤发展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临床辅助价值。
3D ASL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分水岭灌注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周建国, 符大勇, 卢明聪, 孟云, 王欣欣
2021, 44(1): 59-6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1
[摘要](447) [HTML全文] (200) [PDF 1519KB](8)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技术在评估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后大脑分水岭灌注状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脑病科初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评估双侧颈动脉狭窄度。同时行3D ASL成像检查,使用Functool软件将原始数据自动生成脑血流量(CBF)伪彩图,分别于皮质分水岭前角及后角、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选取兴趣区(ROI=200±20 mm2),测量并分析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大脑分水岭区CBF值差异。结果共采集颈动脉120根,其中颈动脉无狭窄30根,轻度狭窄49根,中度狭窄26根,重度狭窄15根,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皮质分水岭前、后角CBF值与颈动脉无狭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内分水岭区CBF值低于无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动脉中度、重度狭窄患者皮质分水岭及内分水岭CBF值均明显低于无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3D ASL成像技术可敏感评估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大脑分水岭区脑灌注状态,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郭嘉术, 张姝雅, 张晨曦, 王昕
2021, 44(1): 63-6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2
[摘要](642) [HTML全文] (264) [PDF 1565KB](8)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颈动脉、眼球后血管血流参数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AION患者80例作为NAION组,另选80例无眼部相关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DFI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内动脉血流参数、颈内动脉血管弹性参数、眼球后动脉血流参数,采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测两组的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采用简单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内动脉血流参数、颈内动脉血管弹性参数、眼球后动脉血流参数与NAION病变的关系。结果NAION组颈内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值低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颈内动脉RI、IMT值高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颈内动脉动脉扩张性、动脉紧张度、压力-应变性系数值低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眼动脉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眼动脉的RI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 < 0.05);NAION组的水平及垂直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 0.05)。EDV值与水平及垂直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呈正相关(P < 0.05),RI值与水平及垂直视杯视盘直径比、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呈负相关(P < 0.05)。结论NAION患者颈动脉、眼球后血管血流参数常发生显著改变,并且与NAION患者眼部病变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
郑少伟, 谢福杰, 黎旭, 刘伟乐, 钟浩博, 孙春汉
2021, 44(1): 68-7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3
[摘要](429) [HTML全文] (192) [PDF 1676KB](2)
摘要: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对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因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手术的病例并归列为两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n=42)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n=54),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两组关节功能,同时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疼痛情况、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肌酸激酶等]进行比较,组间比较行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而手术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Hb、红细胞压积、CRP、ESR及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而CRP、ESR及肌酸激酶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两组患者Hb、红细胞压积、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观察组肌酸激酶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和14 d两组患者VAS平均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14 d两组VAS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假体下沉、松动。末次随访观察组活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较后外侧入路比较而言,更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肌肉损害,可明显改善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和预后恢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
何陈伟, 陈亚君, 邹靖, 张定富
2021, 44(1): 74-7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4
[摘要](449) [HTML全文] (236) [PDF 1781KB](5)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治疗前后DCE-MRI参数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DCE-MRI参数差异。结果200例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患者21例,部分缓解患者67例,疾病稳定患者72例,疾病进展患者40例,治疗有效率为44.00%;治疗无效患者FIGO分期ⅣA期比例、卡氏评分高于治疗有效患者(P < 0.05);治疗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较治疗前升高(P < 0.05);治疗有效患者病灶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 < 0.05);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预测治疗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0.770和0.905(P < 0.05),截断值分别为0.35×10-3 mm2/s、0.54 min-1和0.22,灵敏性分别为66.60%、78.80%和85.50%,特异性分别为62.00%、75.50%和82.00%。结论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螺旋CT可提高对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效能
陈彦汝, 言述, 修志刚, 唐维晞
2021, 44(1): 78-8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5
[摘要](591) [HTML全文] (273) [PDF 1746KB](8)
摘要:
目的研究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联合螺旋CT对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 2020年8月诊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螺旋CT和AECG检查,根据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单支病变)和B组(多支病变)。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联合对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房室性早搏、房速、室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组患者ST、ST/HR均显著低于B组(P < 0.05);A组钙化积分明显低于B组(P < 0.05);ST、ST/HR以及钙化积分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 < 0.05);AECG联合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诊断(P < 0.05)。结论ST、ST/HR以及钙化积分变化均与冠脉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将同步12导联AECG与螺旋CT联合可提高对冠脉血管病病变程度的诊断效能。
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对比
王蓓蓓, 张照晴, 阎红云, 黄熠
2021, 44(1): 83-8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6
[摘要](534) [HTML全文] (167) [PDF 1731KB](4)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与X线排粪造影诊断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明确诊断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X线排粪造影和磁共振排粪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计算两种造影方式诊断的符合率,对比两种造影对不同病因导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诊断差异。结果以临床确诊病因作为标准,X线排粪造影诊断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套叠、结肠疝、小肠疝、会阴下降的符合率均为100%,X线排粪造影诊断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宫颈旁囊肿、骶骨旁囊肿的符合率均较低,分别为11.76%、8.33%、11.11%、12.50%;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骶骨旁囊肿、宫颈旁囊肿、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的符合率均较高,分别为100.00%、8.33%、11.11%、12.50%;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直肠套叠、会阴下降、小肠疝、结肠疝、直肠肌痉挛、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与临床确诊病因的符合率较低;X线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套叠、会阴下降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磁共振排粪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磁共振排粪造影对骶骨旁囊肿、宫颈旁囊肿、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排粪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结直肠病变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采用X线排粪造影诊断符合率较高,但是对因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宫颈旁囊肿、骶骨旁囊肿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敏感性不佳,磁共振排粪造影诊断方式对于X线排粪造影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罗友琛, 杨静, 王大浒, 欧阳婷雪
2021, 44(1): 88-9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7
[摘要](513) [HTML全文] (279) [PDF 1563KB](8)
摘要: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证实其中肾脏恶性肿瘤患者52例(肾脏恶性病变组)和肾脏良性肿瘤患者44例(肾脏良性病变组),同时选取9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DWI检查,比较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ADC值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肾脏恶性病变组表现为T1WI、T2WI呈现稍高信号,其中9例信号均匀,43例表现为不同程度高低混杂信号,肿瘤实质部分DWI表现为高信号,肿瘤坏死部分呈现低信号;肾脏良性病变组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均匀稍低信号;肾脏恶性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组病灶最长直径明显大于肾脏良性病变组(P < 0.05);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300、700、1000 s/mm2时,肾脏恶性病变组、肾脏良性病变组以及对照组所对应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现为肾脏良性病变组 > 对照组 > 肾脏恶性病变组;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300、700、1000 s/mm2时,ADC值分别取最佳截断值3.86×103、2.50×103、1.71×103 mm2/s时,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742(95%CI: 0.642~0.842)、0.811(95%CI: 0.725~0.897)、0.842(95%CI: 0.758~0.927),敏感度分别为98.10%、86.50%、92.30%,特异度分别为40.90%、70.50%、77.30%。结论DWI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区别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ADC值对肾脏占位性病变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
安秀艳, 黄春旺, 丛淑珍, 周瑞莉, 尚诗瑶, 钱隽
2021, 44(1): 92-9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8
[摘要](472) [HTML全文] (198) [PDF 1547KB](15)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20例健康成年人和20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及SWE检查,测量内容包括髁间区、内侧髁软骨厚度及杨氏模量,对组内、组间软骨厚度及杨氏模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髁间区、内侧髁、对照组髁间区、内侧髁软骨厚度分别为0.225±0.025、0.217±0.026、0.235±0.023、0.209±0.019 mm,组内不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相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髁间区、内侧髁、对照组髁间区、内侧髁软骨杨氏模量分别为24.17±3.85、25.94±3.55、19.93±2.69、21.59±2.57 kPa,组内不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相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WE可以定量评价体内膝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髁间区及内侧髁软骨杨氏模量均大于正常人群。
急性基底节区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与不同程度胆碱能通路损害的相关性
袁锡球, 黄龙龙, 黄志强
2021, 44(1): 96-10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19
[摘要](459) [HTML全文] (161) [PDF 2213KB](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胆碱能通路损害对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初次发病并伴有语言障碍的急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检查,根据评分高低分为A组(轻度异常,CHIPS评分1~3分,n=42)、B组(中度异常,CHIPS评分4~7分,n=53)和C组(重度异常,CHIPS评分≥8,n=40),对3组患者分别实施标准汉语失语量表(ABC)检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寻找伴胆碱能通路损害的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损害的相关因素;对3组患者的标准汉语失语量表各计算项目行单向方差分析,评估3组患者ABC量表各分项目得分的差异性。结果ABC量表包括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视空间、运用、计算等项目,A组得分为25.05±1.72、204.67±5.14、91.36±5.19、78.31±2.34、50.48±4.56、87.07±3.22、14.48±1.31、27.31±1.89、22.24±1.67);B组得分为18.51±1.35、198.85±8.68、86.94±3.77、76.57±2.43、46.64±3.65、85.21±3.25、13.62±1.24、28.08±1.82、22.19±1.42;C组得分为16.35±2.09、195.42±7.03、85.95±2.88、72.93±4.23、44.35±3.41、83.58±2.91、12.73±2.17、27.80±1.78、21.85±1.7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在谈话、理解、命名、阅读、书写、结构与视空间6个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与A组的复述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3组在运用、计算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梗塞体积是梗塞患者出现语言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语言损害的程度可能与其胆碱能通路的损害程度相关,年龄、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梗塞体积为基底节区脑梗塞患者出现语言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早期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徐小平, 刘睿倩, 张杰
2021, 44(1): 103-10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0
[摘要](844) [HTML全文] (376) [PDF 1591KB](8)
摘要: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早期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治疗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接受MR检查,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MRI信号改变情况,根据MRI图像特征确定术后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损伤组(n=43)和无损伤组(n=107),观察损伤组患者的MRI形态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消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子宫肌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等或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高低混杂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示强化;术后肌瘤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变化无明显规律,增强扫描均显示无强化。超声消融后,子宫浆肌层损伤率为28.67%(43/150),子宫浆肌层损伤的MRI表现为:T2WI序列显示肌瘤周边肌层信号连续,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示子宫浆肌层呈环状强化,局部灌注缺损,前壁肌瘤的宫浆肌层损伤率最高为31.40%。损伤组的辐照时间、消融总剂量和肌瘤体积消融率均高于无损伤组(P < 0.05),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且损伤组患者阴道排液发生率高于无损伤组(P <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后,早期会出现子宫浆肌层损伤,治疗期间的辐照时间长、消融总剂量及肌瘤体积消融率高会增加患者子宫浆肌层损伤的风险,使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通过MRI检查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子宫浆肌层损伤情况。
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与MRI表现
余鎏, 赵泉, 李建斌, 张冲
2021, 44(1): 107-11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1
[摘要](721) [HTML全文] (319) [PDF 1911KB](11)
摘要:
目的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和整理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病例1、2),1例患者为低血糖脑病(病例3),3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头颅MRI共同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或者“回旋镖”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及DWI序列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复查的病例病灶缩小或者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MRI检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目的,经对病因合理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行胃冠状静脉栓塞防治上消化道出血: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周瑞, 余松远
2021, 44(1): 112-11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2
[摘要](475) [HTML全文] (237) [PDF 1760KB](9)
摘要: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作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常见且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程度严重时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死率高、进展快、易反复出血。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等;此外,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实施胃冠状静脉栓塞防治这项新兴技术止血作用持久而更彻底,患者耐受更好。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多学科合作,可望在预防和治疗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发挥重要作用。
双能CT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骨髓病变的价值
邱学勇, 刘建
2021, 44(1): 117-12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3
[摘要](558) [HTML全文] (298) [PDF 1498KB](8)
摘要: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骨髓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147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膝关节MRI和DECT平扫检查,将其膝关节根据解剖结构划分为12个区域,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各6个区域,分别获得MRI图像、常规CT及虚拟去钙图像。以MRI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不同对比物质相对比(Rel.CM)值下DECT检查对患者骨髓病变的诊断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采用兴趣区定量测量法检测最佳Rel.CM值下虚拟去钙图像中的CT值,对比阳性区及阴性区在DECT图像上的骨髓CT值,经ROC曲线评估DECT图像上的骨髓CT值检测对KOA患者骨髓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Rel.CM值下DECT诊断KOA患者骨髓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Rel.CM=1.45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阳性阴性预测值等均最佳;最佳Rel.CM值下不同区域内骨髓病变阳性及阴性的骨髓CT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显示,单独检测股骨下端CT及胫骨上端CT值均可作为诊断KOA患者骨髓病变的预测指标(P < 0.05)。结论DECT技术在诊断KOA患者骨髓病变上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可通过CT值进行辅助诊断。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诊断乙肝病毒肝纤维化患者中的价值
何自倩, 周明姣, 李永忠
2021, 44(1): 122-12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4
[摘要](528) [HTML全文] (213) [PDF 1600KB](4)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纤维化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既往确诊的HBV感染肝纤维化患者137例作为纤维化组,选取同期HBV感染未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SWE测定的肝脏弹性模量值,并根据不同的病理学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WE检测鉴别诊断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SWE检测诊断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纤维化组患者的肝脏弹性模量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病理学分期的肝纤维化患者肝脏弹性模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1~S4期肝脏弹性模量测定值逐渐增大;SWE测定肝脏纤维化值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86.13%,特异度为85.00%,漏诊率为13.87%,误诊率为15.0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89;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越高、炎症分级越高与肝脏弹性模量值正确诊断肝纤维化呈正相关(P < 0.05)。结论SWE诊断HBV感染肝纤维化作为一种无创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其诊断效能受到纤维化程度及炎症分级的影响。
1.5 T MR影像特征与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的关系及病理结果对比
唐晨虎, 马东, 孙伟, 赵文超, 谈瑞生
2021, 44(1): 127-13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5
[摘要](592) [HTML全文] (267) [PDF 1929KB](89)
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1.5 T MR影像特征与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的关系及病理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早期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1.5 T MR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良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组)。分析并比较良恶性肿瘤的MR及病理结果、良恶性肿瘤MR影像结果特点(包括位置、形态、密度、轮廓)、良恶性组MR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及峰值时间。结果MR诊断腮腺肿瘤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良恶性肿瘤MR影像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恶性肿瘤在位置、形态、密度、轮廓等表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肿瘤MR动态特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组持续型、廓清型(廓清率≥0.3%)、平坦型比率高于恶性组(P < 0.05),恶性组廓清型(廓清率 < 0.3%)比率高于良性组(P < 0.05),良性组峰值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5 T MR在腮腺肿瘤病人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多层螺旋CT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房血栓的应用比较
何谦, 周春美
2021, 44(1): 132-13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6
[摘要](401) [HTML全文] (198) [PDF 1667KB](5)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左心房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50例,接受MSCT及TEE检查,分析MSCT诊断左心房血栓的价值。结果22例发生左心房血栓,发生率为14.67%;有左心房血栓患者高血压比例为81.82%,高于无左心房血栓患者(P < 0.05);有和无左心房血栓患者性别、年龄、类型及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与TEE结果Kappa值为0.617(P < 0.05),MSCT诊断左心房血栓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7%、91.41%、89.33%、60.71%和95.90%;有左心房血栓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比例为72.73%,明显高于无左心房血栓患者(P < 0.05);以CHA2DS2-VASc评分≥2分标准,诊断左心房血栓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3%、82.81%、81.33%、40.00%和94.64%;MSCT联合CHA2DS2-VASc评分诊断左心房血栓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93.75%、93.33%、71.43%和98.36%,较MSCT单独诊断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血栓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右径高于无左心房血栓患者(P < 0.05),而左心房射血分数低于无左心房血栓患者(P < 0.05)。结论MSCT联合CHA2DS2-VASc评分诊断左心房血栓有较好的价值。与MSCT相比较,TEE具有无辐射、可以短时间多次检查和经济实惠等优势。
COVID-19疫情期神经外科59例肺炎特点与防控经验
名强, 邱炳辉, 包贇, 陈蕾, 尹夕龙, 叶宇, 张丹, 石小峰
2021, 44(1): 136-14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7
[摘要](380) [HTML全文] (168) [PDF 1555KB](6)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COVID-19疫情爆发2月内,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患者中合并有59例肺炎的情况,总结COVID-19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3月30日神经外科急诊收治的住院患者共112人,年龄3~83岁(49.5±18.9岁)。在急诊核酸检测资源匮乏情况下,分析我科所有肺炎患者的类型及胸部CT表现,比较不同肺炎的CT影响学特征,并与COVID-19相鉴别。总结我科COVID-19高度疑似患者的处理办法,及在病人准入流程、医务人员管理、病房管理等疫情防控上的经验措施。结果入院时有86例患者在急诊完善了胸部CT检查,明确合并肺炎患者59例(68.6%)。其中最多的为吸入性肺炎者54例(62.8%);CT影像显示磨玻璃影的患者有8例(11.76%);疑似患者被收入神经外科病房仅2例,后转感染科诊治并确诊为普通肺炎;所有入院患者的首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对部分可疑患者入院后复查仍为阴性。在我科的严格防控下,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论神经外科病患肺炎发生率高,专科医师应加强肺炎的认识及读片能力,更好地鉴别肺炎早期胸部CT改变。实行严格的防护措施,尤其是憋气操作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对神经外科这类非传染病专科在今后防范新的不明原因或者变异传染性肺炎的具有借鉴价值。
CT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姚尉, 李成杰, 刘伟
2021, 44(1): 141-14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8
[摘要](717) [HTML全文] (187) [PDF 1431KB](7)
摘要:
目的探究CT以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DWI)在食管癌术前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 2019年7月期间收治107例食管癌患者相关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前行CT以及MRI-DWI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分析CT与MRI-DWI判断T分期以及N分期价值,比较CT与MRI-DWI判断食管癌病变长度及其与实际病变长度相关性。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CT诊断T1、T2、T3及T4分期Kappa值分别为0.719、0.695、0.843、0.851,MRI-DWI诊断T1、T2、T3及T4分期Kappa值分别为0.958、0.948、0.925、0.921;CT诊断N分期Kappa值为0.806,MRI-DWI诊断N分期Kappa值为0.977;CT测定食管癌病变长度高于MRI-DWI测定以及标本实际病变长度(P < 0.05),MRI-DWI测定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标本实际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MRI-DWI测定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实际样本病变长度相关性较高(r=0.816、0.991;P < 0.05)。结论CT、MRI-DWI均可用于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以及病变长度,但是MRI-DWI在术前分期与病变长度评估中价值更佳。
多层螺旋CT扫描与上消化道造影在获得性食管瘘的诊疗价值比较
高修彩, 陈高红, 苗新中, 段青松
2021, 44(1): 146-15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29
[摘要](430) [HTML全文] (181) [PDF 1806KB](3)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获得性食管瘘诊疗中的价值差异。方法选取高度怀疑可能发生放化疗后食管瘘的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胃食管镜检查,其中56例确诊为放疗后继发性食管瘘,25例患者未发生继发性食管瘘;所有患者均在接受胃食管镜检查前接受了上消化道造影、MSCT扫描检查,以胃食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判断,计算上消化道造影、MSCT扫描诊断放疗后食管瘘的价值差异。结果确诊继发性食管瘘56例患者中,以胃食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对瘘口位置分布在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左中肺支气管、右上肺支气管的符合率均达到100%,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仅对瘘口位置分布在气管的诊断符合率达到100%;整体上看,MSCT诊断瘘口位置的符合率96.43%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8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对窗型瘘、管型瘘、线型食管瘘、不规则形状食管瘘的检出率分别为50.00%、23.21%、12.50%、10.71%,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窗型瘘、管型瘘、线型食管瘘、不规则形状食管瘘的检出率分别为44.64%、19.64%、8.93%、7.14%;以胃食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建立四格表,MSCT诊断食管瘘的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96.00%;上消化道食管造影诊断食管瘘的灵敏度为80.36%、特异度为88.00%。结论MSCT扫描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获得性食管瘘相比较,前者的检出率、诊断价值更高,且具有无创、检查快捷方便的特点。
螺旋CT诊断老年胃癌患者术前分期的价值
江小云, 赵铭, 陈淑君, 潘君
2021, 44(1): 151-15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0
[摘要](404) [HTML全文] (203) [PDF 1475KB](5)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老年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110例,在我院行螺旋CT、胃镜检查,分析螺旋CT、胃镜胃癌检出率差异,并检验螺旋CT术前T、N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螺旋CT和胃镜胃癌检出率分别为92.73%和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893(P < 0.05),准确率92.73%;螺旋CT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927(P < 0.05),准确率95.45%。结论螺旋CT与胃镜诊断老年胃癌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螺旋CT术前T、N分期判断有较好的价值。
MRI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联合滑膜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张智鹏, 潘玉飞, 李培, 徐忠建
2021, 44(1): 155-15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1
[摘要](351) [HTML全文] (143) [PDF 1611KB](5)
摘要:
目的探讨MRI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联合滑膜部分切除术前指导及手术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ACL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ACL重建术和滑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另外选择无损伤的MRI检查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前后、对照组均进行MRI检查,记录两组的ACL角、PCL夹角、PCL指数、Blumensaat角、胫骨前移指标。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来院接受MRI检查,进行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轴移实验,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计算ACL移植物MR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ACL角较术前升高,PCL指数、Blumensaat角、胫骨前移较术前降低(P < 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PCL夹角较术前升高,高于对照组(P < 0.05)。80例患者中,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轴移实验3项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者70例(87.50%),1项或以上为阳性者10例(12.50%)。移植物的完整性和信号依据Rak’s法分级:1级73例(92.25%),2级7例(8.75%)。Lysholm膝关节评分88.63±6.51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8.02±1.56分,较术前升高(P < 0.05),ACL移植物MRI评分72.13±10.0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L移植物MRI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呈正相关(r=0.675、0.742,P < 0.05)。结论ACL重建术联合滑膜部分切除术对ACL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恢复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MRI是术前指导、术后手术效果评估的有力工具。
黄斑区形态改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李婷婷, 牛彤彤, 吕婷婷, 陈思文
2021, 44(1): 159-16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2
[摘要](570) [HTML全文] (368) [PDF 1628KB](5)
摘要:
目的探讨黄斑区形态改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DR患者108例,其中非增殖性DR(NPDR组)68例,增殖性DR(PDR组)40例,同时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各组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检查,比较各组黄斑区血流密度(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及黄斑视网膜厚度差异。结果NPDR组和PDR组黄斑区MVD分别为(0.48±0.02)%和(0.47±0.03)%,低于对照组(P < 0.05);NPDR组和PDR组FAZ竖径分别为0.37±0.03 mm和0.38±0.02 mm,高于对照组(P < 0.05);PDR组FAZ面积为0.49±0.04 mm2,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P < 0.05);对照组、NPDR组和PDR组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MVD、FAZ竖径、FAZ面积诊断NPDR和PD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840和0.922(P < 0.05),截断值分别为0.50%、0.37 mm和0.43 mm2,敏感度分别为80.50%、79.80%和88.50%,特异性分别为78.00%、75.00%和84.00%。结论DR患者黄斑区MVD降低,而FAZ竖径及面积扩大,在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腹部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回瑾, 张卓, 邱建星
2021, 44(1): 163-16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3
[摘要](648) [HTML全文] (301) [PDF 1596KB](21)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放射科核磁室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磁室合作检查64例(91个病灶)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病灶61个、良性病灶30个。患者均行MRI DCEI及DWI检查,观察肝脏病灶在上述序列上的表现特征,评估MRI DCEI联合DW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中DCEI表现为快进快出、DWI呈高信号者占比大于良性病灶(P < 0.05)。DCE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CEI、DWI单独诊断(P < 0.05);特异度与DCE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DWI(P < 0.05)。结论良性、恶性肝肿瘤DCEI、DWI表现特征具有差异,DCEI联合DWI诊断肝肿瘤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对肝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增强MRI与超声造影在超声消融海扶子宫肌瘤的治疗比较
朱一平, 王亮, 郭道宁, 卫云峰, 张馨月
2021, 44(1): 167-17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4
[摘要](476) [HTML全文] (225) [PDF 1555KB](5)
摘要:
目的比较增强MRI与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102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治疗前后肌瘤均径、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增强MRI可明显显示肌瘤的大小和边界,而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的边界图像显示相对不足,且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消融率高于超声造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和超声造影对消融区、残余灶均能有效显示,两者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MRI在子宫肌瘤定性诊断方面优于超声造影,而超声造影检查更具有可重复性、灵活性,两者均为HIFU治疗前后的必要检查。
B超与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王文琴, 杨月华, 刘倩
2021, 44(1): 171-17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5
[摘要](495) [HTML全文] (233) [PDF 1613KB](3)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B超在诊断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的B超及MSCT影像资料,分析B超及MSCT对不同部位的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率,B超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性与结石大小关系,并一步分析B超对输尿管结石引起其它MSCT征象诊断的敏感性。结果MSCT对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3% vs 70%,P < 0.05);B超对结石直径≥6 mm与 < 6 mm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1,P < 0.05),且MSCT对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积水,输尿管扭曲,肾周渗出征像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P < 0.05)。结论MSCT对门诊或急诊可疑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肾绞痛患者具有更可靠的诊断价值,推荐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床旁超声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性肾损伤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陈勇, 李晓庆
2021, 44(1): 174-17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6
[摘要](333) [HTML全文] (167) [PDF 1522KB](3)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对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7月入住本院ICU病房的严重创伤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ICU后AKI的发生情况分为AKI组(n=39)和非AKI组(n=51)。所有患者均接受床旁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不同时间点的肾功能指标、肾动脉阻力指数(RRI)和搏动指数(PI);分析RRI、PI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RRI、PI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AKI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和28 d病死率均高于非AKI组(P < 0.05);入ICU后第1、3、5、7天,AKI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非AKI组(P < 0.05),AKI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入ICU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RRI、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后第3、5、7天,AKI组患者的RRI和PI均高于非AKI组(P < 0.05);AKI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RRI、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RRI、PI与血清胱抑素C、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P < 0.05);RRI、PI对严重创伤后患者并发AKI的诊断均具有良好的评估效果,其AUC值分别为0.838和0.809。结论床旁超声对严重创伤后AKI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RRI、PI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AKI的严重程度,二者可作为临床AKI诊断的有益补充。
超声联合血清HE4、D-二聚体检测对卵巢癌诊断价值
李梅芬, 何燕莲, 舒婷
2021, 44(1): 179-18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7
[摘要](363) [HTML全文] (229) [PDF 1708KB](6)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血清HE4、D-二聚体(D-D)检测在诊断卵巢癌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接收的7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卵巢病变性质的卵巢占位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纳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病理检查证实卵巢癌44例(恶性组),卵巢良性病变26例(良性组),检测并统计恶性组、良性组及健康组血清HE4、D-D水平及超声成像特点,分析超声联合血清HE4、D-D在诊断卵巢癌中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良性组及恶性组间血清HE4及D-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恶性组及良性组血清HE4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恶性组血清HE4水平高于良性组(P < 0.05),恶性组血清D-D水平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而良性组与对照组间血清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上升,恶性组患者血清HE4及DD水平均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当HE4及D-D分别取临界值97.12 pmol/L与0.45 mg/L时,两物质在诊断卵巢癌中的效能最高,但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各物质单独诊断效能;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发现,卵巢良性病变组超声评分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恶性卵巢病变组成分、分隔、厚度RI及PI等超声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超声联合血清HE4及D-D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最高,分别为92.31%、93.18%和92.86%。结论超声、血清HE4及D-D在诊断恶性卵巢肿瘤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三者联合能有效提高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超声测定不同孕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S/D值可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病情
黄泽嫦, 林雁朝, 李慧敏, 何玉春, 林湃, 邢凯慧
2021, 44(1): 184-18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8
[摘要](506) [HTML全文] (412) [PDF 1739KB](9)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产妇患者超声测定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A-PI)、阻力指数(UtA-RI)和S/D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病情预测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DCP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妊娠早期(10~14周)、妊娠中期(20~23周)、妊娠晚期(30~31周)行超声检查并记录UtA-PI、UtA-RI和S/D;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UtA-PI、UtA-RI和S/D值与HDCP孕妇母婴结局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UtA-PI、UtA-RI和S/D值预测HDCP的价值。结果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观察组UtA-PI、UtA-RI和S/D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超声检查UtA-PI、UtA-RI和S/D值鉴别诊断HDC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85%,且AUC均大于0.9;妊娠中期和妊娠按期妊娠异常组HDCP孕妇UtA-PI、UtA-RI和S/D值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 < 0.05);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HDCP孕妇超声检查的UtA-PI、UtA-RI和S/D值均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性威胁因素(P < 0.05)。结论超声测定孕妇UtA-PI、UtA-RI和S/D值可有效预测HDCP,且UtA-PI、UtA-RI和S/D值是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性威胁因素。
神经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脑白质疏松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依卡, 潘速跃
2021, 44(1): 189-19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39
[摘要](615) [HTML全文] (256) [PDF 1633KB](1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脑白质疏松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白质疏松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43例/组。常规组采用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神经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2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基线资料与常规组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与常规组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命名、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维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总分相近(P>0.05),治疗后联合组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方面的MoCA评分与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联合组在注意、抽象、以及MoCA总分方面临床疗效分布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05% vs 58.14%,P <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与常规组(6.98%)相近(P>0.05),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对脑白质疏松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给予神经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增强疗效,且安全可靠。
Immuno-PET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活体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肖庆澳, 夏旋
2021, 44(1): 193-19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40
[摘要](580) [HTML全文] (216) [PDF 1525KB](13)
摘要:
:免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Immuno-PET)是一种高效特异性,无创性和活体即时成像的诊断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可视化活体肿瘤细胞的定位,并且可识别肿瘤免疫受体(如PD-L1)并进行分子量化。PD-L1的靶向成像和预后评价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来,Immuno-PET在PD-L1靶向活体成像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就Immuno-PET活体表征PD-L1的原理、应用价值、常用核素、新型示踪剂性质以及其在活体动物、人体上的成像效果等方面作一综述。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颞叶癫痫的应用新进展
任行玉, 周志斌, 高玉军
2021, 44(1): 198-20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41
[摘要](444) [HTML全文] (180) [PDF 1265KB](13)
摘要:
颞叶癫痫是成人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目前诊断癫痫的方法仍然以症状、电生理居多,脑电图检查中,发作期间的癫痫样放电是诊断癫痫的重要依据,但患者发作期较为短暂,捕捉异常脑电波信号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某种程度上,需要借助MRI进一步诊断。但仅依靠普通MRI检查在识别这些患者的癫痫发生区方面仍存在固有的困难。然而,借助改进的定位技术,颞叶癫痫通常可以正确识别。近年来,对于颞叶癫痫的研究已经转移到“功能”磁共振上。在“静止状态”下与大脑打交道。本文对目前可以分析颞叶癫痫患者静止状态的fMRI数据的诸多方法进行概述,包括低频振幅、基于种子的功能连接分析、区域同质性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图分析等。
红外热成像在医学疼痛中的应用
胡珊, 薛朝霞, 李晓洁, 陆谛
2021, 44(1): 202-20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42
[摘要](583) [HTML全文] (296) [PDF 1257KB](23)
摘要:
红外热成像是一种无接触,无辐射,相对便宜的新型检查方式,它将人体对外辐射出的红外热转变为数字和图像信号,准确的表现身体各部位的温度高低,将主观化的疼痛转变为客观化的数据,尤其适用于慢性疼痛,痛敏感,游走性疼痛, 对疼痛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综述了红外热成像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医学疼痛中的应用,包括软组织疼痛、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关节炎、颈腰椎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等,并总结了红外热成像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在未来的疼痛诊疗过程中,红外热成像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D-ASL与多模态磁共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邹春霞, 冯静
2021, 44(1): 206-20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43
[摘要](500) [HTML全文] (203) [PDF 1452KB](12)
摘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断TIA或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的唯一依据是有无梗死,与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无关。临床上TIA常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常规MR检查一般多无阳性发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是目前比较流行且突出的灌注成像技术,可以产生定量的灌注图像,作为研究大脑功能的一种强有力的临床手段而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3D-ASL可以提供诊断TIA的依据,当联合DWI、MRA或者DSC-PWI检查时,对TIA的诊断、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且对于不同身体耐受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诊断模式。本文将对不同身体耐受情况TIA患者进行3D-ASL与DWI、MRA、DSC-PWI联合诊断的现状进行综述。
床旁超声技术在围术期评估与监测中应用进展
韩瑞辰, 王建刚
2021, 44(1): 209-21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1.44
[摘要](458) [HTML全文] (227) [PDF 1209KB](7)
摘要:
目的  近些年,在可视化浪潮的推动下,床旁超声凭借简单、快速、实用、成本低等优势,在麻醉与围术期中应用越来越广。除了在指导血管穿刺与神经阻滞中广泛使用,现代麻醉医学越来越重视床旁超声在围术期评估与监测中的应用,这不仅能提高麻醉医师在术前对危重病人准确评估的能力,还能更好地优化围术期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本文将近年来床旁超声技术在围术期中包括心脏、肺部、气道、胃部、眼部5个部位的评估与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汇总,为围术期使用床旁超声技术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推动床旁超声技术纳入麻醉医师规范性培训中提供理论依据。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