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2023年  第4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同源靶向性多模态成像纳米探针在光热-化疗协同治疗中的应用
李雪铭, 王芝娜, 罗明芳, 吕奕洁, 阚俊楠, 孙振博, 李涵, 宋军影, 王落箫, 李玉萍, 刘岩, 李祥林
2023, 46(2): 187-19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1
[摘要](181) [HTML全文] (77) [PDF 2561KB](25)
摘要:
  目的  制备同源靶向性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MnO2@DOX@ICG@CM(MDIC),观察MDIC纳米探针的同源靶向能力,探讨其多模态成像价值以及光热联合化疗的协同治疗作用。  方法  通过化学裂解和超声匀浆法获取乳腺癌4T1细胞膜,以脂质体挤压法制备细胞膜包被的同时载有化疗药阿霉素和光敏剂吲哚菁绿的MnO2纳米探针;对MDIC的外观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等性质进行基本表征,并研究其光声成像及磁共振成像的能力;观察不同浓度的MDIC纳米探针的光热升温性能,评估其对4T1细胞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的抗肿瘤效果。  结果  成功制备MDIC纳米探针,呈花状结构,平均粒径为183.3 nm,表面电位为-20.6±0.77 mV。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成功包被;MDIC经激光照射后,溶液温度随着纳米探针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具有较好的光热升温效果;光声和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MDIC具有良好的成像对比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MDIC具有良好的同源靶向性;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光热-化疗协同治疗具有更好的癌细胞杀伤作用。  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同源靶向性的光声/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对比探针MDIC,该探针具有良好的光热升温效能和体外抗肿瘤效果,并且可以显著增强光声成像效果和磁共振T1增强效果。
斑马鱼肌肉坏死模型的伊文思蓝活体成像:一种新的研究坏死亲和性对比剂的平台
尧林鹏, 杨君, 杨荣, 薛星, 陈峰
2023, 46(2): 195-20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2
[摘要](192) [HTML全文] (97) [PDF 2614KB](7)
摘要:
  目的  探讨制作斑马鱼肌肉坏死模型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模型进行伊文思蓝(EBD)活体成像以研究其坏死亲和特性。  方法  采用显微注射泵注射10 nL无水酒精于3~7 d斑马鱼幼鱼卵黄囊背部肌肉处以制作斑马鱼肌肉坏死模型。肌肉坏死模型组和对照组于心脏大静脉处注射0.1% EBD 5 nL后0、4、24、48 h行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摄,动态观察两组斑马鱼体内EBD的分布情况,定量分析肌肉坏死区域和正常肌纤维区域EBD的荧光强度、范围及比值。  结果  斑马鱼肌肉坏死模型的制作成功率高。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肌肉受损区域有大量EBD的红色荧光积聚,同明场下肌肉受损区域相一致;动态观察发现,随时间推移,红色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于24 h达到峰值后逐渐减退;肌肉坏死区域同正常肌纤维区域之间荧光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 h和24 h时荧光强度差异最明显,分别为58.30±5.14、17.36±1.16和54.20±4.25、15.96±0.79。不同时间点的坏死亲和性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水酒精诱导的斑马鱼肌肉坏死模型制作简捷经济,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坏死亲和性物质的实验平台。本研究初步证实EBD可选择性积聚于肌肉坏死区域,是一种潜在的坏死亲和性对比剂。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定量评估肝窦阻塞综合征
吕健, 杨桂香, 徐中标, 郭莉
2023, 46(2): 202-20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3
[摘要](130) [HTML全文] (76) [PDF 2296KB](14)
摘要: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定量参数评估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肝窦阻塞综合征(SOS)微循环障碍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OS组(n=30)和基准组(n=6)。SOS组大鼠用野百合碱溶液灌胃,剂量为160 mg/kg,分别在灌胃后第1、3、5、7、10天随机选取6只大鼠行IVIM MRI检查,测量肝脏的水分子扩散(D)、灌注分数(f)、伪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待扫描完成后处死该组大鼠行肝脏取样,测量病理评分。基准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在SOS组开始灌胃前1 d行IVIM MRI检查,扫描完成后处死该组大鼠行肝脏病理检查。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大鼠肝脏分为正常、早期、晚期SOS。分析IVIM MRI定量参数与病理评分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相关性。  结果  DfD*、ADC的定量参数值在第1、3、5天下降,在第7、10天升高,与病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正常肝脏比较,“早期”SOS的D(P < 0.01)、f (P < 0.01)、D*(P < 0.001)、ADC(P < 0.001)均降低,“晚期”SOS的D(P < 0.001)、f (P < 0.001)、D*(P < 0.001)、ADC(P < 0.001)进一步降低。f (r=-0.723)与病理评分的相关系数高于D(r=-0.539)、D*(r=-0.550)和ADC(r=-0.554)。鉴别诊断“早期”SOS和“晚期”SOS时Df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和0.85)高于D*和ADC(分别为0.74和0.73)。  结论  IVIM MRI可以定量评估不同分期SOS肝脏功能和结构的变化,随着SOS损伤的进展,IVIM MRI定量参数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以为临床监测SOS进展提供重要信息。
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卢雄光, 岑黄, 崔运能
2023, 46(2): 210-21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4
[摘要](179) [HTML全文] (167) [PDF 1582KB](15)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2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病理证实为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0例患者资料,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26.5岁,均行术前MR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阅读MR图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特点、累及范围、强化特点及骨质改变等,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  结果  10例患者,肿物发生于手部、足部者分别为6例、4例。肿块呈分叶状、条状、梭形等,边缘清晰,轴位最大径约24 mm、延伸最长径约26 mm,在T1WI上均呈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低或等信号为主,在PDWI以高信号者为主,大部分病灶(n=8)在各序列上均见条、片状低信号,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受压改变3例,骨质侵蚀1例。病理学检查提示肿块质地硬实,主要由单核细胞组成,间见含铁血黄素等。  结论  手足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表现,反映其病理学特征。
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宫铭, 杨灿洪, 黄懿龙, 朱林沅, 吕田明
2023, 46(2): 214-21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5
[摘要](163) [HTML全文] (116) [PDF 2084KB](12)
摘要:
  目的  探讨抗γ-氨基丁酸B(GABA-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1月临床资料完整、符合《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自身免疫性边缘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并经免疫学检查确诊为抗GABA-B受体脑炎的患者3例,收集其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伴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3例患者发病时均合并肿瘤,分别为多发性骨髓瘤、肺癌及鼻咽癌。脑脊液及血清免疫学提示脑脊液和(或)抗GABA-B受体抗体阳性。脑电图均异常,呈癫痫样放电、散在分布或弥漫性慢波。影像学检查见病灶累及单侧海马,头颅CT呈低密度影,头颅MRI呈长T1、长T2信号,T2 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呈等或稍高信号。  结论  抗GABA-B受体脑炎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易合并肿瘤。抗GABA-B受体脑炎合并鼻咽癌为首次报道,扩展了疾病谱。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杨冬媛, 周军伟, 汪强武, 柯希权, 王启之, 燕善军, 郑海伦
2023, 46(2): 220-22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6
[摘要](118) [HTML全文] (137) [PDF 1762KB](1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EUS-FNA)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特点。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因可疑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检查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62.91±11.21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以穿刺样本的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行EUS-FNA检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其病变特点、胰管情况、穿刺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价EUS-FNA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以及影响准确性的临床因素。  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EUS-FNA,穿刺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获得穿刺病理。术后不良反应2例,其中1例为腹痛,1例为高淀粉酶血症,经临床常规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经EUS-FNA诊断明确的有48例(87.27%),诊断未明确的有7例(12.73%),诊断敏感度为92.31%(48/52),特异性为100%(3/3),准确度为92.73%(51/55),阳性预测值为100%(48/48),阴性预测值为42.86%(3/7);EUS-FNA的准确性与患者年龄、胰管扩张情况有关(P < 0.05),与性别、血糖、肿瘤标记物、病灶性状、病变大小、部位、穿刺针数、细胞学检查方法等无关(P > 0.05)。  结论  EUS-FNA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均很高,并发症少见且轻微,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
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效果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基于肿瘤体积评估
王延虎, 王慧驰, 柴林, 洪梅, 肖韡, 朱诺, 李益坤
2023, 46(2): 227-23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7
[摘要](153) [HTML全文] (87) [PDF 1473KB](20)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肿瘤体积的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效果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73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接受放疗方案进行干预治疗;治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月行影像学检查读取病灶体积,计算患者治疗前后最大直径减少率与体积减少率,扫描并分析患者病灶区Ve、Ktrans、Kep;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利用Pearson检验对最大直径的减少率以及体积的减少率间的相关性给予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e、Ktrans、Kep联合应用预测患者基于肿瘤体积的疗效评估模型,利用ROC曲线对各指标的单独和联合诊断在疗效方面的价值给予预测。  结果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患者最大直径减少率和体积减少率均低于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组(P < 0.05);肿瘤最大直径减少率与体积减少率与肺癌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呈正相关关系(P < 0.05);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组Ve、Ktrans、Kep均高于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组(P < 0.05);采用MRI指标联合肿瘤体积和最大径预测患者临床疗效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为Log(P)=0.685×最大直径减少率+0.651×体检减少率+0.604×Ve+0.612×Ktrans+0.644×Kep+0.849;采用MRI指标联合肿瘤体积和最大径预测患者临床疗效模型的价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 < 0.05)。  结论  通过评估肺癌患者肿瘤体积及MRI扫描检查可有效分析肺癌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CT小肠造影影像对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王欣, 刘静静, 王雪莲, 顾长青, 孙冬雪, 陈刘成
2023, 46(2): 232-23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8
[摘要](229) [HTML全文] (77) [PDF 1629KB](19)
摘要:
  目的  探究CT小肠造影(CTE)对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36例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行CTE检查,分别观察两组影像特征,结合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6例克罗恩病患者中,CTE影像示肠壁不均匀增厚21例、肠道狭窄22例、瘘管形成7例及累及升结肠21例,均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粘液便18例及血便22例高于克罗恩病患者(P < 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P < 0.05)。克罗恩病患者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含量均值分别为28.17 mg/L vs 17.67 mg/L、32.25 mm/h vs 22.95 mm/h;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含量的平均值对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通过CTE影像特征更直观地对结肠型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进行鉴别,结合临床、内镜表现及病理诊断,为治疗方案设计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联合超声造影及甲状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分类标准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廖薇薇, 肖丽珍, 邹婧, 符凤妹
2023, 46(2): 238-24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09
[摘要](110) [HTML全文] (74) [PDF 1840KB](3)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联合超声造影(CEUS)及甲状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分类标准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诊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134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US-FNA检查和CEUS检查, 比较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 对比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US-FN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3%、85.71%、94.03%、96.23%和85.71%, CEUS检查为92.45%、42.86%、82.09%、85.96%和60.00%, 联合检查为100.00%、28.57%、85.07%、77.94%和100.00%, 3种方法的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US-FNA检查的特异性高于CEUS检查和联合检查(P<0.05)。  结论  US-FNA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方面的特异性较高, US-FNA与CEUS联合检查并未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敏感度。
艾滋病合并肺癌、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癌的病理特征及肺内占位CT特征的比较
何斌, 何华伟, 黄志忠, 阮光靖, 朱庆东, 李维文
2023, 46(2): 243-25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0
[摘要](114) [HTML全文] (98) [PDF 2889KB](8)
摘要: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癌、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癌的病理特征及肺内占位CT特征。  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艾滋病合并肺癌、3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及36例单纯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肺内占位CT特征等临床资料, 并将3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发热、纳差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癌组(P < 0.05), 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贫血、真菌感染比例高于肺结核合并肺癌、单纯肺癌组(P < 0.05), 3组其他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腺癌比例高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单纯肺癌组(P < 0.05), 鳞癌比例低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单纯肺癌组(P < 0.05), 肺结核合并肺癌组病理分型与单纯肺癌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肺癌组肺内占位CT表现中纤维条索影比例均高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和单纯肺癌组(P < 0.05);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肺内占位CT表现中长毛刺征、空洞、纵膈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均高于单纯肺癌组(P < 0.05), 粟粒性阴影、卫星灶比例高于艾滋病合并肺癌组和单纯肺癌组(P < 0.05)。  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癌、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纯肺癌的病理特征及肺内占位CT特征存在不同之处, 临床可结合患者病理特征及肺内占位CT特征对不同类型肺癌患者病情予以评估。
C-TIRAD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C-TIRADS3~5类结节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王燕玮, 李明星, 杨涛, 邓家琦, 侯超, 游弘
2023, 46(2): 251-25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1
[摘要](148) [HTML全文] (83) [PDF 1661KB](3)
摘要:
  目的  探讨C-TIRADS分类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中的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在CTIRADS3~5类甲状腺结节中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并分类为C-TIRADS3-5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94例共201个结节, 进行VTIQ及VTI检查, 获取病灶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及VTI图像。以病理学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 获取各诊断方法的最佳诊断界值, 分析3组单独诊断及C-TIRADS+VTI、C-TIRADS+VTIQ二者联合诊断组的诊断效能; 构建C-TIRADS联合VTIQ及VTI的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计算并分析三者联合诊断组的诊断效能, 采用Z检验比较各组曲线下面积。  结果  经明确的细胞病理及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结节81枚, 恶性结节120枚; C-TIRADS分类与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呈较强正相关关系(r=0.624, P < 0.01);与单独应用C-TIRADS (0.806)相比, C-TIRADS+VTI组、CTIRADS+VTIQ组及C-TIRADS+VTI+VTIQ组的曲线下面积均有一定升高, 且三者联合组升高最为明显(0.90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三者联合诊断与病理的一致性Kappa值较C-TIRADS单独应用上升; 单独应用C-TIRADS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0%、70.4%、82.0%;C-TIRADS+VTIQ+VTI三者联合预测模型组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1.7%、80.2%、86.1%, 诊断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9.2%。  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中的VTI和VTIQ增强了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性能, 声辐射力脉冲技术可作为常规超声的补充, 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提高对分类为3~5类的结节中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的能力。
纹理分析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的变化
邹颖, 王波涛, 秦将均, 陈志晔
2023, 46(2): 257-26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2
[摘要](141) [HTML全文] (85) [PDF 1441KB](8)
摘要:
  目的  应用纹理分析技术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学的改变。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2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 其中正常组110例, 病变组(包含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斑块)110例, 分别对其在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近端(右冠状动脉、左冠前降支、回旋支)多平面重建图像上选取显示靶斑块周围脂肪组织较清晰层面进行纹理特征分析, 选取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熵5个纹理特征参数,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  结果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5个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角二阶矩 < 0.001, P对比度 < 0.001, P自相关 < 0.001, P逆差距 < 0.001, P < 0.001), 两组间冠周脂肪组织纹理特征存在差异, 各纹理参数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证实5个纹理特征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论  正常组与病变组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纹理特征不同, 纹理特征分析技术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周脂肪组织学改变。
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早孕期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朱一平, 马瑛, 王丹, 李晨希, 田黎, 李芸娇, 王亮
2023, 46(2): 262-26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3
[摘要](120) [HTML全文] (92) [PDF 1785KB](9)
摘要:
  目的  探究阴道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测定子宫瘢痕厚度对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疑似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患者进行孕早期子宫瘢痕厚度测定,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相关图像表现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采用ROC曲线判断其厚度对瘢痕妊娠的诊断效能。  结果  阴道超声测量结果为7.03± 0.17 mm,超声造影结果为7.25±0.14 mm,病理检查结果为7.42±0.15 mm,超声造影检查的厚度高于经阴道超声(P < 0.05),两种方式检查结果均低于病理检查结果(P < 0.05)。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进行比较,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92例患者均无法排除瘢痕妊娠,其中83例患者明确观察到妊娠物着床于瘢痕处,确诊为瘢痕妊娠,另9例患者无法确定其着床位置,无法排除瘢痕妊娠。进行超声造影后发现,有86例患者诊断为瘢痕妊娠,其中孕囊型57例,包块型29例,6例组织物植入肌层。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瘢痕妊娠88例,非瘢痕处峡部妊娠2例,妊娠着床位置过低2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度为92.39%,敏感度为94.31%,特异性为50.00%,超声造影诊断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6.74%、97.73%、75.00%。经ROC曲线分析可得,阴道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瘢痕妊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864,超声造影诊断整体效能高于经阴道超声。  结论  与经阴道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对子宫瘢痕厚度测量更加接近病理检查结果,能更为清晰地观察妊娠物着床部位,显示其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对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性更高。
超声心动图探测在心电图无明显ST-T改变的冠心病中诊断意义:基于冠脉血流速度联合室壁运动
宿海峰, 甘丰, 裴娟慧, 魏士刚, 郝晓燕
2023, 46(2): 267-27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4
[摘要](155) [HTML全文] (78) [PDF 1667KB](4)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冠状动脉相关血流速度联合节段性室壁运动对经心电图检测ST-T段未见明显改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且血管狭窄大于50%但未完全闭塞的患者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将其中无明显ST-T段改变的患者40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狭窄小于50%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在入院期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及室壁运动情况。  结果  冠心病组中冠脉舒张期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心动图显示舒张期节段性血流峰值流速对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为92.3%,敏感度为82.4%,特异性为90%,临界值为94.5 cm/s;节段性室壁运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55.9%,特异性为86.7%,二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4.2%,特异性为92.5%。  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联合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可以明显提高无明显ST-T改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率,有利于减少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误诊率。
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更高
武汉忠, 王勇, 王强荣, 常燕翔
2023, 46(2): 271-27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5
[摘要](166) [HTML全文] (158) [PDF 1588KB](17)
摘要:
  目的  探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及在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 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CTA诊断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应用价值。  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经DSA诊断证实有80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头颈部CTA诊断准确度为92.24%,敏感度为95.06%,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2.77%,阴性预测值为91.30%;MRA诊断准确度为88.37%,敏感度为91.46%,特异性为82.97%,阳性预测值为90.36%,阴性预测值为84.78%。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的病灶检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诊断检出 < 3 mm直径的瘤体数量多于MRA诊断(P < 0.05)。头颈部CTA诊断Kappa值为0.850,MRA诊断的Kappa值为0.747,头颈部CTA诊断与DSA诊断一致性更高。  结论  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更高,对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超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结合Serpin家庭成员1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张晓华, 贺诗文, 魏战友
2023, 46(2): 276-28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6
[摘要](97) [HTML全文] (74) [PDF 1513KB](5)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结合潜在标志物血清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检测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7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10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行超声检查记录患者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检测受试者血清中SERPINA1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存显著性差异各指标联合应用诊断评估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预测子宫肌瘤的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RI低于对照组(0.53±0.13 vs 0.69±0.08),PI高于对照组(1.56±0.21 vs 1.2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血中SERPINA1水平高于对照组(138.59±20.28 vs 46.7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联合SERPINA1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预测模型为Log(P)=0.658×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17×子宫动脉搏动指数+0.642×SERPINA1+0.809;采用RI、PI、SERPINA1单独应用预测子宫肌瘤的AUC均大于0.85;采用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子宫肌瘤的AUC均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超声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结合SERPINA1检测可有效诊断和评估子宫肌瘤,具有较高对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PSA检测在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李家山, 曹琦, 马猛
2023, 46(2): 281-28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7
[摘要](136) [HTML全文] (47) [PDF 1487KB](6)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直肠超声(TRUS)、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肿瘤患者102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行TRUS及DCE-MRI检查,以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前列腺肿瘤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并比较TRUS、DCE-MRI、PSA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对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价值。  结果  102例前列腺肿瘤患者中,经穿刺活检发现38例为恶性肿瘤,64例为良性肿瘤。采用TRUS鉴别前列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3.16%、76.56%及71.57%,DCE-MRI检查为73.68%、78.13%及76.47%,PSA检测为89.47%、70.31%及76.47%,且经穿刺活检诊断为恶性前列腺肿瘤的患者,PSA水平及DCE-MRI检查参数值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7.37%、88.24%,高于单一检查方法(P<0.05)。  结论  恶性前列腺肿瘤患者与良性患者相比,其血清PSA水平更高,采用TRUS、DCE-MRI及PSA三者联合检测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前列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可变形图像配准的CT与MRI对肝癌体积测定的前瞻性比较
苏晓翠, 王玉海, 宋慧浩, 杨博
2023, 46(2): 286-29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8
[摘要](218) [HTML全文] (90) [PDF 1805KB](8)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MRI与CT对肝癌肿瘤的诊断情况,进而进行高精度放疗计划。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26例不可切除的肝转移(n=8)、肝细胞癌(n=10)和胆管癌(n=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计划时进行了具有诊断质量的MRI扫描和三期CT扫描,并确定了肝内解剖参考点。在最能显示肿瘤的CT和MRI系列中,勾画了肝脏和肿瘤体积,确定了肝内解剖参考点。采用形变配准对CT和MRI的肝脏进行配准。  结果  5例肝癌CT病灶数量与MRI有差异,MRI病灶多3例,CT病灶多2例。肝脏变形配准后,CT肿瘤表面与MRI肿瘤表面平均距离的人群中位数为3.7(2.2~21.3)mm。肿瘤表面积相差5 mm的中位百分比为26%(38%~86%)。转移瘤的中位符合率为81%(77%~86%),肝细胞癌的一致性为78%(44%~86%),胆管癌的一致性为69%(25%~85%)。  结论  MRI诊断的肝癌肿瘤体积与CT诊断的肝癌肿瘤体积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原发性肝癌中更为常见。
小儿肺炎支原体合并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与单纯肺炎支原体体液免疫功能及CT表现比较
廖婷, 刘平
2023, 46(2): 293-29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19
[摘要](88) [HTML全文] (97) [PDF 1717KB](9)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合并肺炎链球菌(SP)性肺炎与单纯MP体液免疫功能及胸部CT表现的差异。  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肺炎患儿70例,其中MP感染46例,MP合并SP感染24例,通过检测患儿机体体液免疫指标和观察CT表现,分析两种不同感染类型患儿体液免疫和CT表现间的差异。  结果  在病灶分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组比较,MP合并SP组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支气管壁增厚、网状影、磨玻璃影和扇形薄片影等影像征象发生率较低,实变影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合并SP组胸腔积液厚度较厚、淋巴结最大横径较大(P<0.05);两组患儿IgA、IgG、IgM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纯SP感染相比,MP合并SP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差异不明显,但在CT影像征象上差异较大,有助于鉴别诊断。
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联合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临床价值
游斌, 蓝艺婷, 黄秀珠, 吴航, 高慧晶, 林恒山
2023, 46(2): 297-30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0
[摘要](87) [HTML全文] (46) [PDF 1461KB](4)
摘要:
  目的  探究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联合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81髋),根据股骨头塌陷情况(X线摄片)分为非塌陷组38例(47髋)和塌陷组29例(34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IFS、QFS及各象限和总坏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评估IFS、QFS和总坏死体积百分比联合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价值。  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水肿、ARCO分期、坏死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塌陷组比较,塌陷组IFS、QFS及各象限和总坏死体积增大(P<0.05),象限PIM坏死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RCO分期Ⅱ期、坏死形态周围型、骨髓水肿、IFS、QFS、总坏死体积百分比为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结果提示,IFS、QFS、总坏死体积百分比均与股骨头坏死塌陷呈正相关关系(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IFS、QFS和总坏死体积百分比联合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能(AUC=0.832)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其预测敏感度、特异性依次为73.52%、87.22%,临界点依次为16.98 mm、14.65 mm、11.12%。  结论  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IFS、QFS联合总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能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弥散加权成像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黄捷欣, 胡炜, 刘卉, 王忠
2023, 46(2): 302-30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1
[摘要](130) [HTML全文] (104) [PDF 1587KB](16)
摘要: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今于本院就诊治疗的80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以肠内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活动期UC,n=73)和非活动组(非活动期UC,n=7)。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两组CT和MRI图像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评估ADC值对活动期UC的诊断价值。  结果  MRI检查显示,UC患者以结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T1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或等信号为主要MRI特征,所有病变肠段在DWI上信号不同程度增高。活动组ADC值小于非活动组(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诊断活动期UC的AUC值为0.795(95% CI:0.691~0.878,P < 0.05),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以肠内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WI诊断活动期UC的敏感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P < 0.05)。  结论  UC的CT、MRI图像具有一定特征,DWI在活动期U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UC病变时期的有效方法。
基于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疗效的价值
张玉英, 马骏, 孙晓峰
2023, 46(2): 307-31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2
[摘要](133) [HTML全文] (82) [PDF 1350KB](6)
摘要:
  目的  通过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疗效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经临床与病理明确诊断的直肠癌患者117例,分为完全缓解组(n=38)和非完全缓解组(n=79);受试者化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均采用3.0T MRI扫描;采用Omni Kineitics软件提取受试者纹理特征,计算纹理特征的峰度、方差、熵和能量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评估直肠癌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  结果  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受试者方差、熵明显低于未完全缓解组(1534±312 vs 2312±586、5.43±0.41 vs 6.42±0.29)峰度、能量明显高于未完全缓解组(4.85±0.66 vs 3.72±0.49、0.016±0.002 vs 0.01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磁共振T2加权图像的纹理分析可评估化疗后的疗效,并可预测直肠癌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情况。
肌骨超声及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朱陈, 邓琪, 温乔, 梁平, 程蔚然
2023, 46(2): 311-31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3
[摘要](161) [HTML全文] (152) [PDF 1460KB](9)
摘要:
  目的  评估肌骨超声及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KOA)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全部接受关节镜检查的单侧KOA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行超声检查、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对肌骨超声图像及MRI图像行质量评价。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超声、MRI检查对关节积液、滑膜增生、髌上囊积液、关节软骨损害、骨质增生、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  126例患者成功接受肌骨超声、MRI及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结果为金标准,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在KOA患者滑膜增生、髌上囊积液、半月板损害、韧带损伤、肌腱断裂及腘窝囊肿的检出中与关节镜结果一致性好(超声Kappa值:0.81、0.85、0.79、0.79、1.00、1.00,MRI Kappa值:0.76、0.93、0.86、0.89、1.00、1.00,Kappa值均 > 0.75);在KOA滑膜增生和骨质增生的诊断中,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好于MRI检查(AUC=0.978、0.972,P < 0.05);在关节积液、髌上囊积液、关节软骨损害、韧带损伤的诊断中,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好于超声检查(AUC=0.991、0.995、0.969、0.961,P < 0.05);在韧带损伤的诊断中,超声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2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认为有57例患者存在关节间隙狭窄,平均关节间隙为3.54±0.53 mm,MRI检查认为有52例患者存在关节间隙狭窄,平均关节间隙为3.62±0.61 mm,两者测量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肌骨超声及MRI检查能较好的识别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病变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王忆原, 朱国强, 黄甜, 刘学敏, 崔立娟, 张红艳, 姜一鹍
2023, 46(2): 316-32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4
[摘要](183) [HTML全文] (131) [PDF 1653KB](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探讨中国版TIRADS(C-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8月~2022年7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并得到明确病理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66例(195枚结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C-TIRADS和TIRADS不同分类的恶性占比,绘制两种系统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并对比二者诊断效能。  结果  两种TIRADS的风险分层级别下的实际恶性占比与指南推荐的恶性率相符。C-TIRAD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ROC曲线的AUC为0.796(95% CI:0.741~0.852),相比ACR-TIRADS的0.658(95% CI:0.587~0.724)增大(P < 0.05)。C-TIRADS、ACR-TIRADS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4C类、5类,两种分类系统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2% vs 95.10%,P > 0.05),但C-TIRADS的特异性高于ACR-TIRADS(56.99% vs 35.48%,P < 0.05)。  结论  对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C-TIRADS相比ACR-TIRADS诊断效能更高,提高了特异性。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临床意义
方杰, 黄发基, 叶茂, 刘宇, 董宝玲, 李春梅
2023, 46(2): 321-32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5
[摘要](96) [HTML全文] (94) [PDF 1861KB](2)
摘要:
  目的  探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TEE检查且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138例为房颤组,另选取同期因怀疑为其他心血管疾病而接受TEE检查的对象47例作为对照组。TEE多切面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耳超声图像,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耳容积参数,所有对象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左房三维容积图像,并导入Qlab9.0分析软件,获取左房的容积及变化参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左心耳容积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不同左心耳功能患者的血栓形成及自发显影情况。  结果  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射血分数、左心耳射血分数、心耳容积变化率、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和体表面积标化的左心耳排空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 < 0.05),左房最大容积、左房最小容积、左心耳最大容积和左心耳最小容积均大于对照组(P < 0.05)。房颤组中,左心耳功能正常89例(64.49%),左心耳功能轻度下降31例(22.46%),左心耳功能中重度下降18例(13.04%),不同左心耳功能状态患者的血栓形成和自发显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功能中重度下降患者的血栓形成率高于轻度下降和正常患者(P < 0.05);功能中重度下降患者的自发显影严重程度高于正常患者(P < 0.05)。  结论  TEE在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患者左心耳功能下降水平越高,发生血栓形成和自发显影风险越大。
高场强MRI与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陆晓明, 李未, 朱荣荣, 钟毅
2023, 46(2): 326-33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6
[摘要](163) [HTML全文] (91) [PDF 1365KB](10)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场强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情况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以2019年1月~ 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关节镜、高场强MRI及MS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高场强MRI、MSCT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出情况、诊断价值及对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显示情况。  结果  9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经关节镜检查确诊56例,高场强MRI检出率为92.86%,高于MSCT(78.57%,P < 0.05)。高场强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曲线下面积(92.86%、94.12%、96.30%、88.89%、93.33%、0.935)均高于MSCT(78.57%、67.65%、80.00%、65.71%、74.44%、0.731,P < 0.05)。高场强MRI对骨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显示率(64.44%、73.33%)均高于MSCT(43.33%、47.78%,P < 0.05)。  结论  与MSCT相比,高场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更高,对折塌陷程度、水平错位程度显示情况更好,可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不稳定斑块的负荷变化
郭廷廷, 刘璐, 裴潘
2023, 46(2): 331-33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7
[摘要](74) [HTML全文] (68) [PDF 1515KB](6)
摘要:
  目的  探究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评估随访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负荷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20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拟诊断为冠心病的7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期间采用320层容积CT对其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同时详细记录其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并对其血脂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根据复查期间的2次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将2次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18),其余患者在随访期结束时发现至少有1个冠脉节段存在斑块,对比第一次检查原有斑块范围增大、管腔狭窄程度增加,作为斑块进展组(n=60)。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比7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冠状动脉狭窄、斑块性质和负荷变化。  结果  斑块进展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随访间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斑块进展组中吸烟患者的比例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项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部分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指数异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增加了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增加的风险,导致管腔狭窄。78例患者在随访后的各血管分支狭窄程度较随访前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后,钙化斑块的比例(26.80%)低于随访前的56.52%,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比例(分别为42.27%、30.93%)高于随访前的23.19%、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8例患者在随访后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以及总体斑块负荷高于随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于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在随访期间较好地对其冠状动脉狭窄以及斑块性质和负荷变化进行评估,对于预测其病情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种不同影像学分类系统对尺骨远端骨折的诊断价值
黄文文, 石华峰, 谢辉, 段东东
2023, 46(2): 337-34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8
[摘要](116) [HTML全文] (191) [PDF 1406KB](5)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影像学分类系统对尺骨远端骨折临床指导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方法  连续纳入2015~2020年因尺骨远端骨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共61例,年龄63.3±17.1岁。由3位医师对每位患者的X线采用Biyani分类、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骨科创伤协会(AO/OTA)2007和AO/OTA 2018分类系统独立分类。2周后重复评估。使用一致性评价(Kappa值)分析评估医师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  结果  Biyani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0.44,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58;AO/OTA 2007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0.40,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52;AO/OTA 2018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0.43,观察者内一致性为0.53(P < 0.05)。除AO/OTA 2007分类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等级为一般外,其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等级均为中等。  结论  3种分类之间的一致性差异较小,但临床指导价值较差。在Biyani分类上发展未来专用于尺骨远端骨折的专业分类方法,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病理的相关性
李学兵, 牛静, 王晋, 公卫宁, 靳潇潇, 王璐霞
2023, 46(2): 342-34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29
[摘要](105) [HTML全文] (113) [PDF 1839KB](8)
摘要:
  目的  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半定量参数对可疑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70例可疑乳腺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析乳腺癌Luminal阳性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型3种分子亚型与T/N值的相关性;分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及Ki67表达情况与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关系。  结果  70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乳腺癌51例(72.86%),病理分型为Luminal阳性型22例,Her-2阳性型20例,三阴性型9例。乳腺良性病变24例(27.14%)。乳腺癌患者病变侧T/N值高于良性病变患者(3.96±0.82 vs 1.16±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6,P < 0.05)。诊断特异性为84.21%(16/19),敏感度为82.35%(42/51),准确率为82.86%(5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0.755~0.913),诊断临界值为1.56,即T/N值≥1.56时判定为恶性病变。Her-2阳性型的T/N值高于三阴性型(P < 0.05)。Her-2表达阳性患者的T/N值高于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P < 0.0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Ki67表达阳性和表达阴性患者的T/N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半定量指标在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敏感度,并且Her-2阳性型患者T/N值明显升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病变,为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疗有相应的指导作用。
冠脉CT血管成像斑块定量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临床价值
罗江, 祝唯, 苗涵
2023, 46(2): 347-35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30
[摘要](153) [HTML全文] (59) [PDF 1750KB](18)
摘要:
  目的  分析冠脉CT血管成像(CTA)斑块定量参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256例初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CTA检查,检测斑块定量参数,根据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比较两组冠脉CTA斑块定量参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斑块定量参数与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斑块定量参数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预测价值。  结果  心肌缺血组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低密度非钙化斑块(LDNCP)体积、斑块长度、直径狭窄度均大于非心肌缺血组(P < 0.05),钙化斑块(CP)体积及血流储备分数小于非心肌缺血组(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斑块体积、LDNCP体积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总斑块体积、LDNCP体积联合预测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敏感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30%、77.80%、0.948。  结论  冠脉CTA斑块定量参数变化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性损伤有关,其中总斑块体积、LDNCP体积可作为心肌缺血事件的预测指标。
CT鉴别肺浸润性腺癌与肺微浸润腺癌的价值
随义, 严鹏程, 夏章美
2023, 46(2): 352-35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31
[摘要](386) [HTML全文] (102) [PDF 1449KB](12)
摘要:
  目的  探究CT鉴别肺浸润性腺癌(IAC)与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活检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为IAC的75例患者作为IAC组,45例MIA患者作为MIA组。对比两组CT影像学资料,采用ROC曲线评估CT鉴别IAC与MIA价值。  结果  IAC组与MIA组结节部位、边缘清晰/模糊、胸膜凹陷征及病灶CT密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C组结节最大直径及最大密度区域CT值高于MIA组(P < 0.05),且IAC组结节形态不规则、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占比高于MIA组(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大直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最大密度区域CT值是导致病理结果性质出现差异的相关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结节最大直径约登指数(0.636)最大时对应截断值为1.31 cm,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鉴别IAC与MIA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5.56%、88.00%;分叶征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713,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6.67%、76.00%;毛刺征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731,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8.89%、77.33%;血管集束征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744,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5.56%、73.33%;最大密度区域CT值约登指数(0.542)最大时对应截断值为-531.75 Hu,鉴别IAC与MIA的AUC为0.801,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8.89%、85.33%。  结论  CT技术在鉴别IAC与MIA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结节直径、最大密度区域CT值、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对于IAC与MIA的临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基于腕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参数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杨国磊, 李二虎, 李洪飞, 朱海勇
2023, 46(2): 357-36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32
[摘要](110) [HTML全文] (83) [PDF 1286KB](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腕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和影像学参数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间接暴力受伤,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分型和程度,按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38例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B组42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采用我院医学影像信息处理系统测量并记录两组术后骨折端复位情况相关的影像学参数(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尺偏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且B组术后上述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 < 0.05);两组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且B组术后上述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术前(P < 0.05),且研究组术后掌倾角高于对照组(P < 0.05);本研究共80例患者,根据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功能评分结合影像学复查,术后恢复良好58例,恢复不良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末次复查掌倾角、手术方式与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有关(P < 0.05),性别、骨折分型与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末次复查掌倾角、手术方式均是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通过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更佳,促进腕关节功能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改善与术后骨折端复位情况有关的影像学参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PLR、NLR对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
周小洲, 张成辉, 陈瑜莉, 黄凤
2023, 46(2): 362-36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33
[摘要](106) [HTML全文] (69) [PDF 1433KB](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食道心脏超声(TEE)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合并隐源性卒中的评估应用。  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卵圆孔未闭患者132例,其中合并隐源性卒中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TEE检测,测量PFO直径,并行血常规检测,根据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PLR、NLR比值,比较PFO合并隐源性卒中和未合并隐源性卒中PLR、NLR比值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PFO直径、PLR、NLR与PFO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PFO直径和PLR、NLR检测在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评估价值。  结果  TEE检测发现PFO未合并隐元性卒中患者PFO直径低于合并隐源性卒中(P < 0.05),造影可见房水平不同级别的右向左分流;PFO患者合并隐源性卒中PLR、NLR比值高于未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P < 0.05);Spearman分析显示:PFO直径及PLR、NLR比值与PFO合并隐源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关系(r=0.385、0.429、0.378,P < 0.05);ROC曲线显示:PFO直径联合PLR、NLR评估PFO合并隐源性卒中风险曲线下面积高于PLR、NLR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 < 0.05)。  结论  TEE可以较好地分辨PFO直径,结合PLR、NLR检测有助于评估PFO合并隐源性卒中的发生风险。
影像学指导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
王晓伟, 徐欣, 李梅, 梁志刚
2023, 46(2): 366-37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34
[摘要](119) [HTML全文] (75) [PDF 1406KB](4)
摘要:
  目的  结合影像学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TOAST分型之间有无相关性。  方法  结合影像学表现,将73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亚型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33例,小动脉闭塞型374例,心源性栓塞9例,其他病因型11例,不明原因型9例,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分别测定Hcy水平与TOAST分型亚型的相关性。  结果  心源性栓塞型、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3个亚组样本太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大动脉粥样硬化组Hcy水平高于小动脉闭塞组(13.65±9.65 μmol/L vs 11.27±5.5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整体患者中Hcy水平与TOAST分型不具有相关性。从性别来看,男性脑梗死患者中,更高的血浆Hcy水平更可能通过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脑梗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胰腺铁过载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吴浪, 张大涯, 陈升鑫, 张贯军, 李明阳
2023, 46(2): 371-37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35
[摘要](140) [HTML全文] (119) [PDF 1827KB](8)
摘要:
胰腺铁过载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糖尿病首发,伴有胰腺形态学改变。临床上因缺乏对胰腺铁过载的认识和诊断标准,往往导致误诊,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身体和精神负担。本研究报告1例临床上被误诊为胰腺癌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胰腺铁过载病例,旨在提高疾病认识和降低误诊率。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吴巧至, 郭遂群
2023, 46(2): 375-38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2.36
[摘要](290) [HTML全文] (138) [PDF 1292KB](27)
摘要:
目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包括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随着微创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女性认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选择疗效好且保留子宫的微创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临床证实,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复发率低。本文依据穿刺路径和超声引导方式不同分将其归纳为经腹部超声引导、腹腔镜术中超声引导、经阴道超声引导和经宫颈宫腔内超声引导4种射频消融方式,并从原理、方法、消融途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生育功能影响等方面对4种子宫肌瘤消融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