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2023年  第46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全病变血流储备分数梯度可预测心肌血流异常: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纪欣强, 赵润涛, 单冬凯, 刘子暖, 王玺, 李涛, 杨俊杰, 王凡
2023, 46(5): 779-78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1
[摘要](138) [HTML全文] (48) [PDF 2069KB](31)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全病变梯度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的关系,探讨GlobalΔCT-FFR在预测心肌血流异常方面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2021年因疑似冠状动脉疾病行动态CT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一站式”检查的患者76例共228支冠状动脉血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MBF)的相关性。以MBF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评价GlobalΔCT-FFR、CT-FFR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直径狭窄率(DS)对心肌血流异常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结果  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1,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3,P<0.05);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47,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9,P<0.05)。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CT-FFR、D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5% CI:0.72~0.90,P<0.05)、0.71(95% CI:0.59~0.81,P<0.05)、0.65(95% CI:0.53~0.76,P<0.05);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CT-FFR、D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5% CI:0.75~0.86,P<0.05)、0.78(95% CI:0.72~0.83,P<0.05)、0.71(95% CI:0.65~0.77,P<0.05)。ROC曲线对比: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诊断效能优于CT-FFR、DS(P=0.0471、P<0.0001);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与CT-FFR、DS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7、P=0.0530)。  结论  GlobalΔCT-FFR对心肌血流异常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心肌血流定量测量的替代指标。
主观认知下降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变化
丁洪园, 张玲, 唐银, 王彤, 朱奕, 吴婷, 祁鸣
2023, 46(5): 787-79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2
[摘要](118) [HTML全文] (76) [PDF 1498KB](13)
摘要:
  目的  探究低频振幅(ALFF)在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与临床认知量表的相关性,为延缓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赢得宝贵时间窗。  方法  共招募45例SCD患者和40例匹配良好的健康对照组,最终纳入ALFF值分析的分别为35例和3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扫描和相关临床量表评估。采用ALFF分析方法比较两组间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所有受试者各脑区ALFF值与临床认知评估量表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D组左侧枕上回、左侧顶上回、左侧楔叶和楔前叶、左小脑以及右侧罗兰氏岛盖部的ALFF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患者右侧罗兰氏岛盖部的ALFF值与韦氏逻辑记忆测试和波士顿命名测试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左侧枕上回ALFF值与波士顿命名测试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连线测试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SCD患者有异常的脑活动信号,且异常脑区的ALFF值与部分临床量表评估具有相关性,ALFF可能被认为是早期发现这些患者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
定量SPECT/CT中标准化摄取值可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
赵跃群, 李俊红, 韦海莲, 欧阳桂梅, 梁翔玥, 韦智晓
2023, 46(5): 792-79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3
[摘要](177) [HTML全文] (49) [PDF 1543KB](16)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最大期望值重建算法定量SPECT/CT中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定量SPECT/CT骨扫描的75例患者,共勾画87个骨高代谢病灶的SUV,同时勾画骨代谢正常患者的脊柱SUV作为对照组(43个脊柱椎体)。测定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对照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使用ROC曲线获得最佳阈值。  结果  以病理和/或6~12月及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判断的最终标准,诊断骨转移组病灶48个,良性病变组病灶39个,骨转移组SUV分别为SUVmax 30.15(20.75,45.43)g/mL、SUVmean 16.65(11.75,23.10)g/mL、SUVmin 11.6(8.40,15.27)g/mL,良性病变组SUV分别为SUVmax 13.5(10.4,17.5)g/mL、SUVmean 8.22(5.89,9.56)g/mL、SUVmin 5.83(2.63,6.89)g/mL,对照组SUV分别为SUVmax 7.47±1.99 g/mL、SUVmean 3.74±0.68 g/mL、SUVmin 1.06±0.46 g/mL,骨转移组SUV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SUVmean、SUVmi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76、0.912、0.901,SUVmax截断值为26.6 g/mL时,其特异性为100%,敏感度为64.6%,当SUVmin值取8.1 g/mL时,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1.2%与89.7%,SUVmean截断值为11.5 g/mL,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7.1%、92.3%;联合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mean值诊断的检出率大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图像(χ2=11.576,P=0.001),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86%、94.25%。  结论  定量SPECT/CT中的SUV在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补充了对肿瘤骨转移灶和骨良性病灶的定性分析;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mean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显像。
动态、静态低频振幅联合功能连接分析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脑功能活动
常英, 王忠艳
2023, 46(5): 798-80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4
[摘要](82) [HTML全文] (42) [PDF 1461KB](9)
摘要:
  目的  采用动态和静态低频振幅联合功能链接方法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静息状态下自发脑功能活动特征。  方法  收集2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组)、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失眠患者同时完成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动态和静态低频振幅(ALFF)方法分析两组间自发脑功能活动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差异脑区的信号值与失眠的相关性。再基于动态ALFF差异脑区与全脑其余体素进行基于种子的功能连接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I组左侧额上回动态ALFF值增加,提示该区大脑内在活动的时间变异性升高,且其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间呈负相关关系(r=-0.463,P=0.04)。与对照组相比,PI组右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静态ALFF值增加,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额叶补充运动区静态ALFF值减少。以左侧额上回为种子点进行与全脑体素的相关性分析,相对于对照组,PI组功能连接上升的脑区主要有: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尾状核、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  结论  PI患者在动态ALFF方面存在局部脑活动的改变且与失眠指数具有相关性,联合功能连接可以更全面地显示PI患者的异常脑功能活动,提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PI患者自发脑神经功能活动改变的情况。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的临床、影像及预后分析
李维, 周颖, 陈婵娟, 谷文萍, 侯德仁, 薛群, 谭红
2023, 46(5): 805-81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5
[摘要](115) [HTML全文] (42) [PDF 1842KB](24)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医院收治的7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MRI检查、血和/或脑脊液检验、药物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  结果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起病2例;4例患者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5例患者存在急性认知功能减退,3例患者有头痛表现,1例患者有痫性发作;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头部MRI检查:7例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均可见皮层及皮层下大量弥漫分布的脑微出血,5例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发现皮质表面铁沉积,2例患者存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患者T2WI和Flair均可见皮层及皮质下片状非对称性白质高信号,3例患者头部增强扫描见软脑膜强化,5例患者治疗后头部Flair显示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范围缩小。血或脑脊液检验:6例患者行血载脂蛋白E基因筛查,其中ε4/ε4基因型3例,ε2/ε4基因型2例,ε3/ε4基因型1例;4例患者行脑脊液检验,其中3例患者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2例患者脑脊液红细胞稍高,2例患者脑脊液Aβ40和Aβ42水平下降。药物治疗:4例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预后: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亦有改善。  结论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及头痛;磁共振主要特点是皮层及皮质下片状非对称性白质高信号及脑微出血,增强扫描部分患者有软脑膜不同程度强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多数患者获益,但部分轻症患者亦可出现自发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郑家雷, 莫缓缓, 赵艳, 耿阳, 陶涛
2023, 46(5): 811-81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6
[摘要](63) [HTML全文] (80) [PDF 2903KB](2)
摘要:
  目的  评价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21年1月~2023年7月我院26例使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影像学和病理学效果并观察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  23例患者完成根治性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88.5%,22例R0切除,R0切除率95.7%。影像学结果客观缓解率为92.3%(完全缓解率为11.5%,部分缓解为80.8%);疾病控制率为96.1%,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6.1%,主要病理缓解率为60.9%。常见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42.3%)、外周神经毒性(46.2%)、消化道不良反应(23.1%)、甲状腺功能异常(11.5%),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7.7%,未发生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R0切除率高,病理缓解率高,安全性可耐受。
锰苄基酪氨酸乙二胺四乙酸的肝靶向性及其在小鼠肝癌模型中的运用
李盼, 夏倩, 陈柯宇, 严高武
2023, 46(5): 817-82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7
[摘要](65) [HTML全文] (72) [PDF 1512KB](4)
摘要:
  目的  评价锰苄基酪氨酸乙二胺四乙酸(Mn-BnO-TyrEDTA)MRI对比剂的肝靶向性及其在小鼠肝癌模型上的初步运用。  方法  经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Mn-BnO-TyrEDTA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并对小鼠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持续1 h,以监测对比剂的分布和清除情况。同时在小鼠肝脏上注射肝癌细胞H22(1×105/30 μL)和基质胶(25 μL)的混合液以建立肝癌模型,并对上述模型进行MRI。将钆喷葡胺作为对照组。  结果  注射Mn-BnO-TyrEDTA 1 min后肝脏开始强化,信号强度在3 min时达到峰值并持续至30 min;1 min后血液和肾脏信号强度开始明显降低,3 min后可见对比剂进入膀胱。通过比较3 min归一化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判断两种对比剂肝靶向的强弱:Mn-BnO-TyrEDTA的归一化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07±0.38和11±4.0,Gd-EOB-DTPA的归一化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分别为2.06±0.11和4.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小鼠肝癌模型的肝内病灶呈明显低信号。  结论  Mn-BnO-TyrEDTA具有肝靶向性,并且经肝脏和肾脏双重途径清除,其在1~5 min的肝靶向性明显强于Gd-EOB-DTPA。小鼠肝癌模型的肝内病灶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具有较好的信号差异。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结合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较好诊断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张国建, 赵开通, 郝永哲, 程文俊
2023, 46(5): 823-82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8
[摘要](81) [HTML全文] (40) [PDF 1554KB](9)
摘要:
  目的  探讨99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方法与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检测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8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年龄63.0±8.6岁,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级组(H1组)、高血压2级组(H2组)、高血压3级组(H3组);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5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27例;同时选取2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年龄61.1±9.6岁。所有入选者均行肾动态显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p)、半排时间(t1/2),留取随机清洁中段尿液检查尿NAG,空腹抽血测血胱抑素C(Cys-C)和血肌酐。上述指标按高血压级别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将NA、MA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高血压各组与对照组相比,GFR均降低,tp、t1/2延长,尿NAG升高;高血压组间比较,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GFR降低,tp、t1/2延长,尿NAG、Cys-C升高(P<0.05);H2、H3组Cys-C较对照组升高(P<0.05)。H1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压患者NA、MA组与对照组比较,NA与MA组GFR降低,tp、t1/2延长,尿NAG及Cys-C升高(P<0.05)。NA、MA组血肌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A与NA组比较,MA组较NA组GFR降低,tp、t1/2延长,尿NAG及Cys-C升高(P<0.05),两组间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 > 0.05)。高血压组GFR与尿NAG呈负相关(t=-0.39,P<0.01)。  结论  肾动态显像及尿NAG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预测非典型左髂总静脉受压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模型构建
陈德华, 刘子蔚, 蔡志平, 黄绍怀, 徐峰, 邓凌达, 胡秋根
2023, 46(5): 829-83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09
[摘要](101) [HTML全文] (40) [PDF 1615KB](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基线增强CT联合临床资料的非典型左髂总静脉(LCIV)受压患者诊治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首次诊治为非典型LCIV的患者共137例,且诊治期间均未接受药物或物理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通过随访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无DVT组(n=41)和DVT组(n=96),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CT征象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  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发生率为70%(96/137)。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IV最小短径、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LCIV受压比例、下腰椎前曲角、下肢症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OR=1.05,95% CI:1.01~1.1,P=0.002)、下肢症状(OR=12.59,95% CI:2.78~57.12,P<0.001)及LCIV受压比例(OR=1.05,95% CI:1.01~1.09,P= 0.02)为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26及0.827。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21,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79%及78.05%。  结论  非典型LCIV继发DVT发生率较高,FDP、下肢症状、LCIV受压比例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联合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为非典型LCIV继发DVT患者提供个性化风险评估。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牛义翠, 田刚, 郑敏娟, 马慧, 刘璐
2023, 46(5): 836-84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0
[摘要](92) [HTML全文] (80) [PDF 1447KB](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冠心病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性纳入我院门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35例,接受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按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冠脉狭窄≥75%,n=20)和对照组(冠脉狭窄<75%,n=15),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和二维超声;另按冠脉支数测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价造影参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75%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组高血压、吸烟史比率更高(50.00% vs 13.33 %、65.00% vs 26.67%,P<0.05),二维超声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高(90.00% vs 46.67%,P<0.05)。超声造影结果示,两组间心肌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心肌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预测冠脉狭窄程度≥75%的预警值为5.91 dB(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8%、95.2%)和28.94 dB sec(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6.7%、74.8%)。  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无创、简便,适合长期随访,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心肌缺血,有助于临床判断冠脉狭窄程度和指导后续治疗。
超声造影比弹性成像更准确诊断乳腺BI-RADS 4a类结节
杨明, 叶磊, 王静, 丁作鹏
2023, 46(5): 841-84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1
[摘要](83) [HTML全文] (135) [PDF 2000KB](10)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在乳腺BI-RADS 4a类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3年2月经常规超声检测诊断为BI-RADS 4a类的患者115例,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超声造影评分和弹性成像两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乳腺BI-RADS 4a类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  结果  115例患者中,良性病灶87例,恶性病灶28例。超声造影评分和弹性成像两种诊断方法Kappa值小,一致性较差(P=0.258)。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造影评分的诊断价值更高(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0.812、0.976、0.956),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较弹性成像更高。超声造影评分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76,高于弹性成像数值(0.784)。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显示恶性结节患者的年龄较良性患者偏高,结节最大直径偏大。  结论  超声造影方法较弹性成像能明显提高乳腺BI-RADS 4a类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术前活检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不典型强化原发性肝癌的MRI影像学特征
温楚虹, 龚静山, 唐雪, 王进
2023, 46(5): 847-85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2
[摘要](97) [HTML全文] (24) [PDF 1875KB](15)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典型强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不典型强化HCC的诊出率。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2021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42例HCC患者,按照MRI诊断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符合“快进快出”为典型强化组(n=97),不符合“快进快出”为不典型强化组(n=45)。由2位影像医师分别阅片并记录肿瘤的强化方式、瘤体直径、非边缘动脉期强化、强化包膜、非边缘强化洗褪、晕状强化、瘤内脂肪或出血、瘤内结节、马赛克征、肿瘤的对血管的浸润、动脉期病灶信号强度、门脉期病灶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值及门脉期强化率。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不典型强化HCC的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判定模型的敏感度与特异性。  结果  两组间非边缘动脉期强化、强化包膜、肿块内脂肪、出血、结中结、马赛克征、血管浸润、肿瘤直径及表观弥散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边缘强化洗褪(P=0.005)、晕状强化(P=0.005)以及门脉期强化率(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3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乏非边缘强化洗褪征象(OR=27.995,95% CI:3.910~200.462,P=0.001)和门脉期强化率(OR=1.034,95% CI:1.018~1.051,P < 0.001)是HCC发生不典型强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基于非边缘强化洗褪和门脉期强化率,建立联合判定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非边缘强化洗褪以及门脉期强化率联合观察对不典型强化HCC具有较好的判定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74)。  结论  晕状强化、门脉期强化率及缺乏非边缘强化洗褪与HCC发生不典型强化具有相关性,而门脉期强化率和缺乏非边缘强化洗褪特征则是HCC发生不典型强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有助于判定不典型HCC。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张健楠, 张桂荣, 张妍妍, 张博, 孙泓泓
2023, 46(5): 853-85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3
[摘要](66) [HTML全文] (107) [PDF 1550KB](4)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及MRI进行检查。统计病理结果,以定性诊断为金标准,记录CT、MRI对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CT及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价值。  结果  130例患者经病理活检显示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有88例分化性非角化型鳞癌,13例分化性角化型鳞癌,29例未分化性鳞癌。定性诊断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98例,检出率为75.38%,CT检查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80例,检出率为61.54%,MRI检查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97例,检出率为74.62%,MRI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 < 0.05)。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92%、90.62%、94.62%,均高于CT检查的76.53%、84.37%、78.46%(P < 0.05)。  结论  相比于CT检查,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可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炎症活动性
李霜, 杨超, 宋丽娜, 杨艳, 刘月君
2023, 46(5): 858-86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4
[摘要](56) [HTML全文] (87) [PDF 1697KB](4)
摘要:
  目的  评估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炎性活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检查的44例TAO患者,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AS≥3,n=23)和非活动期组(CAS < 3,n=21)。在99mTc-DTPA眼眶SPECT/CT衰减校正图像中,选择眼外肌区域中摄取放射性核素最多的图像层面,分别勾画双侧眼外肌的感兴趣区,测量其放射性计数最大值,选取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的感兴趣区作为本底,计算眼外肌与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显像剂摄取比值(UR),同时将每侧UR值最高的眼外肌作为炎症程度受累最为严重的眼外肌,选取URmax值比较其组间差异,以评价对TAO活动性的诊断效能。  结果  活动期TAO患者的眼外肌URmax高于非活动期TAO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AO患者的眼外肌URmax与其CAS呈正相关关系(r=0.799, P < 0.05);在评估TAO临床活动性方面,眼外肌URmax和CAS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15, P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区分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URmax阈值为5.2,其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100%。  结论  本研究所使用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的测量方法能够直接显示每条眼外肌的炎性反应,可准确定位受累的眼外肌,使双侧眼外肌靶区勾画更加精准,还可以测量各眼外肌的放射性核素摄取比值即UR值,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TAO的炎症活动性程度。
腹盆部原发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薛良圆, 徐磊, 郭晓霖, 田春梅, 张林
2023, 46(5): 863-86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5
[摘要](88) [HTML全文] (45) [PDF 1742KB](5)
摘要:
  目的  对照病理分析腹盆部原发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特征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腹盆部SFT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4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SFT发生于腹腔4例,盆腔5例,腹股沟区1例,同时位于腹盆腔2例。肿块呈囊实性1例、实性11例,最大径6.3~20.0 cm。CT平扫肿块呈等/低密度,病灶内见钙化灶3例,出血灶1例。MRI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8例,T2WI/T2压脂呈均匀低信号1例,余7例均呈高低混杂信号,特征“阴阳图”4例,瘤内见流空血管影4例。增强扫描:1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10例呈“地图样”强化,2例呈花斑样强化,其中1例呈持续强化,1例呈渐进性强化,其余10例呈“快进慢出型”强化;6例瘤内见迂曲血管影,即“蚯蚓钻土”征。除坏死囊变区外,将8例行MRI检查的肿瘤实性成分分为两类:A类结节,T1WI等信号,T2WI/T2压脂低信号,增强检查无强化;B类结节,T1WI等低信号,T2WI/T2压脂高信号,增强检查呈轻-中度/显著强化,5例肿块为两类结节共存,3例为B类结节。病理示:5例肿瘤细胞见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增多,为非典型或恶性SFT。12例SFT的免疫组化标记物中,CD34阳性率100%,STAT6及Bcl-2阳性率91.7%,Vimentin阳性率83.3%,CD99阳性率75%。  结论  腹盆部SFT存在特征性影像表现,且肿块内部不同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成分相对应。肿块直径 > 10 cm或瘤内出现不规则钙化灶时,应警惕肿瘤恶变可能。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成像RS-EPI序列在眼眶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胡梅, 张玲, 刘俊
2023, 46(5): 868-87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6
[摘要](60) [HTML全文] (50) [PDF 1311KB](4)
摘要: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序列在诊断眼眶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眼眶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3T磁共振扫描仪(MAGNETOM Trio Tim)进行扫描,分别比较RS-EPI以及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图像质量定性评分、图像质量定量评分的差异。分析RS-EPI序列及SS-EPI序列对于眼眶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两种方法对观察者组患者脂肪抑制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1),RS-EPI序列诊断方法对于观察者组患者的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伪影情况以及图像综合质量评分高于SS-EPI序列(P < 0.001);两种方法对观察者组患者玻璃体表观扩散系数(ADC)、脑干ADC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S-EPI序列诊断方法对于观察者组患者眼球前后、眼球左右的几何变形情况及信噪比低于SS-EPI序列(P < 0.001);RS-EPI序列对于眼眶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敏感度高于SS-EPI序列(P < 0.05);ROC曲线显示,RS-EPI序列对于眼眶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曲线下面积高于SS-EPI序列(P < 0.001)。  结论  磁共振成像RS-EPI序列可有效提升眼眶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敏感度。
中期18F-FDG PET/CT的评价方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李霞霞, 黄晓红, 智生芳, 冯秀娥, 廖俊伟
2023, 46(5): 873-87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7
[摘要](66) [HTML全文] (28) [PDF 1435KB](2)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期18F-FDG PET/CT的Deauville 5分法(Deauville 5-PS)、病灶与肝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比值(LLR)、化疗前与化疗中期SUVmax的变化率(ΔSUVmax)3种评价方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初治的DLBCL患者资料,采用Deauville 5-PS、LLR、ΔSUVmax对化疗中期PET/CT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LLR、ΔSUVmax预测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2年PFS率及OS率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117例DLBCL患者中,疾病进展46例(39.3%),死亡34例(29.1%)。Deauville 5-PS、LLR、ΔSUVmax分别以4分、1.81、75%为界值时,ΔSUVmax预测DLBCL患者PFS和OS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LLR,LLR均高于Deauville 5-PS,但Deauville 5-PS预测DLBCL患者PFS、OS的敏感度最高。Deauville 5-PS < 4分组与≥4分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8%和93.4%、49.3%和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LR < 1.81组与≥1.81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2.4%和89.4%、27.2%和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ΔSUVmax>75%与ΔSUVmax≤75%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6.2%和93.1%、20.5%和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Deauville 5-PS、LLR、ΔSUVmax均是DLBCL患者PFS和OS的预后影响因素(P <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ΔSUVmax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DLBCL患者P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中期PET/CT的Deauville 5-PS、LLR、ΔSUVmax3种评价方法均能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其中ΔSUVmax预测效能优于Deauville 5-PS和LLR,而且△SUVmax对DLBCL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多模态盆底超声可评估产伤与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迟娇, 王萍, 吴丹
2023, 46(5): 879-88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8
[摘要](89) [HTML全文] (35) [PDF 1697KB](7)
摘要:
  目的  分析多模态盆底超声参数评估产伤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海南省中医院200例产后妇女,将其分为尿控正常组(n=144)与SUI组(n=56),均于产后42 d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即二维、四维、断层超声成像等检查),SUI组则继续于产后3、6月随访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尿道后角(RVA)、盆膈裂孔面积、子宫以及直肠壶腹最大下降位置、尿道漏斗形成情况、肛提肌是否损伤,分析盆底超声参数与SUI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子宫下降距离、直肠壶腹下降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尿控正常组(P<0.05),尿道漏斗形成率、肛提肌损伤率高于尿控正常组(P<0.05);SUI患者不同时间点子宫下降距离、直肠壶腹下降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6月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漏斗形成率、肛提肌损伤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与SUI呈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  运用多模态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等指标评估产伤与女性SUI密切相关,可为产后女性SUI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针刺治疗可改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脑灰质结构:基于MRI数据
张聪, 张中旭, 李文博, 马萧童, 郑运松, 康武林, 强昆
2023, 46(5): 884-88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19
[摘要](68) [HTML全文] (21) [PDF 1430KB](4)
摘要:
  目的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的脑灰质体积改变,进而分析其针刺疗效机制。  方法  前瞻性纳入25例KOA患者,对KOA患者行针刺治疗,并在针刺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相关评分量表评估及高分辨率T1WI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分析针刺治疗前后KOA患者脑灰质结构差异,分析其与评估量表结果间的相关性。  结果  针刺治疗后KOA患者对疼痛、焦虑、抑郁均有缓解(P<0.001),认知功能有所提高(P<0.001)。治疗后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包括右侧舌回、左侧脑岛;灰质体积减少的脑区包括左侧枕中回、中央旁小叶(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  结论  针刺可以明显缓解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发现针刺后KOA患者多个脑区结构改变,因此推测针刺疗效可能是通过大脑多个脑区相互作用而实现。
光谱CT定量动脉增强分数及细胞外容积多参数定量评估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
胡飞龙, 赵术强, 李鑫, 吴静萍, 刘梦琦, 姚慧, 王平怀, 陈志晔
2023, 46(5): 889-89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0
[摘要](87) [HTML全文] (41) [PDF 1736KB](6)
摘要:
  目的  探讨光谱CT定量增强参数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46例行腹盆部光谱CT三期增强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能谱基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无水碘图、动脉增强分数(AEF)图及细胞外容积(ECV)图,分别测量肿瘤及正常肠壁的碘浓度(IC)、AEF及ECV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  结果  结直肠癌病变的AEF及IC值大于正常肠壁AEF值及IC值(0.338±0.122 vs 0.225±0.072,1.007±0.402 mg/mL vs 0.599±0.229 mg/mL,P<0.0001),ECV在结直肠癌病变与正常肠壁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AEF、IC、ECV及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97、0.671及0.842,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565、0.565、0.326及0.609。三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截断值为0.660,敏感度为63.04%,特异性为97.83%,其逻辑回归方程为Y=13.75×AEF+16.30×ECV-6.70。  结论  光谱CT定量增强参数AEF、ECV及IC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PET/CT在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癌灶远端转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雍伟, 姚佳, 刘平
2023, 46(5): 895-89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1
[摘要](68) [HTML全文] (110) [PDF 1460KB](2)
摘要:
  目的  探究PET/CT在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癌灶远端转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7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放化疗辅助治疗,并采用PET/CT检测治疗效果,根据治疗后是否出现复发、转移评估患者预后,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比较CT、PET/CT对直肠癌患者癌灶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将复发、转移者纳入复发转移组(n=26),无复发转移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44),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70例患者中,术后3年经病理诊断癌灶远端转移阳性21例,阴性49例,CT诊断癌灶远端转移阳性22例,阴性48例,其中漏诊4例,误诊5例,诊断敏感度为80.95%,特异性为88.37%,准确率为87.14%,阳性预测值为77.27%,阴性预测值为91.67%,Kappa值为0.698;PET/CT诊断远端转移阳性23例,阴性47例,其中漏诊2例,误诊4例,诊断敏感度为90.47%,特异性为91.84%,准确率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82.61%,阴性预测值为95.74%,Kappa值为0.801;复发转移组年龄、病灶最大直径、TNM分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滞留指数(R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性别、BMI、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直径、TNM分期、SUVmax值、SUVmin值、RI值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放化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PET/CT技术对直肠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癌灶远端转移诊断价值较高,且其诊断参数SUVmax值、SUVmin值、RI值是影响患者术后放化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可用于临床术后复发转移预测。
盆底四维超声可评估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韦秋圆, 陈光莲, 王景妹, 黄素静
2023, 46(5): 900-90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2
[摘要](49) [HTML全文] (57) [PDF 1423KB](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盆底四维超声评估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20例产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予以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4个疗程, 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行盆底四维超声检查。评估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1 h尿垫试验、盆底肌收缩压、四维超声参数(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收缩压的关系。  结果  120例患者经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总有效率为84.17%。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收缩压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1 h尿垫试验较之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后肛提肌厚度(静息时、Valsalva动作时)较之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较之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收缩压呈负相关关系(r=-0.746、-0.781, P < 0.001);尿道旋转角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肌收缩压呈负相关关系(r=-0.779、-0.792, P < 0.001)。  结论  经盆底四维超声可以较好评估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盆底肌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
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内异位妊娠的应用价值
张婧, 冯敏清, 冯任维, 蓝文富, 姚亮凤, 崔运能
2023, 46(5): 905-90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3
[摘要](54) [HTML全文] (116) [PDF 1496KB](5)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子宫内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经HIFU治疗的5例子宫内异位妊娠患者资料, 中位年龄35岁, 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行MRI检查。观察术前、术后MRI图像, 了解妊娠囊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妊娠囊附着处子宫肌层改变、强化及其HIFU术后MRI表现。  结果  HIFU术前MRI示4例为瘢痕妊娠(CSP), 1例为宫颈妊娠; 2例妊娠囊信号均匀, 3例妊娠囊信号不均; CSP患者子宫前壁肌层明显变薄, 厚度1~2 mm。强化: 1例CSP患者妊娠囊未见强化, 但宫旁可见多发增粗、迂曲强化血管影; 余3例CSP患者妊娠囊内可见条索状、斑片状明显强化; 宫颈妊娠患者见妊娠囊壁均匀强化。HIFU术后MRI示: 4例妊娠囊均较前缩小, 1例妊娠囊较前无明显改变; 5例病灶信号均较前升高/不均匀; 1例CSP妊娠囊术前强化灶未见显示; 1例CSP患者术前无强化, 但术后宫旁增粗、迂曲强化血管较前减少, 强化程度减弱。另2例CSP妊娠囊仍见少许条索状、斑片状强化, 但强化范围较前缩小、部分坏死改变。宫颈妊娠患者妊娠囊壁未见强化。  结论  MRI术前检查能明确妊娠囊位置及信号情况, 有助于HIFU术前准确定位, 且能显示妊娠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术后动态增强扫描可判断HIFU治疗疗效。
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在BSRTC Ⅲ类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陈少华, 吕国荣, 李伯义, 苏淇琛
2023, 46(5): 910-91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4
[摘要](75) [HTML全文] (58) [PDF 1852KB](9)
摘要:
  目的  探讨2020年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BSRTC)Ⅲ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行超声引导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结果为BSRTC Ⅲ类的124例患者共156个结节, 所有结节均行C-TIRADS分类及BRAFV600E基因检测, 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比较C-TIRADS、BRAFV600E检测及二者联合在BSRTC Ⅲ类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  156个BSRTC Ⅲ类甲状腺结节最终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结节93个, 恶性结节63个; 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48个, 阴性108个。C-TIRADS分类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 0.765~0.902);C-TIRADS分类和BRAFV600E基因检测鉴别诊断BSRTC Ⅲ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73.0%、76.2%, 特异性分别为88.2%、98.9%,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7%、97.9%,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85.2%, 准确度分别为82.1%、89.1%。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4%、96.8%、95.0%、93.8%、94.2%。与C-TIRADS、BRAFV600E基因检测单独诊断相比, 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χ2=6.435, P=0.011; χ2=4.629, P=0.032)和阴性预测值(χ2=5.588, P=0.018; χ2=3.875, P=0.049)。  结论  C-TIRADS超声分类和BRAFV600E基因检测对BSRTC Ⅲ类甲状腺结节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两者联合运用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 有助于BSRTC Ⅲ类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评估颈动脉斑块引发的脑梗死再发
彭川, 陈首名, 蔡永刚
2023, 46(5): 915-91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5
[摘要](192) [HTML全文] (48) [PDF 1384KB](4)
摘要:
  目的  探究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引发脑梗死再发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再发患者作为研究组(n=60), 另选取初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60)。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特征资料、颈动脉斑块负荷、颈动脉斑块成分、颈动脉斑块成分面积。  结果  研究组的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P < 0.05), 血管总面积值和管壁标准化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但管壁面积值和管腔狭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钙化、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占斑块成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 但斑块内钙化及管腔狭窄率 > 50%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的脂质坏死核心面积、斑块内钙化面积及斑块内出血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不仅能显示血管壁的狭窄程度, 同时可以有效显示颈动脉斑块的成分及面积, 对颈动脉斑块引发的脑梗死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率。
单孔胸腔镜联合食管镜超微创治疗食管巨大肿物的疗效与安全性:附2例报告
侯铖宇, 郭亚雄, 沈春辉, 吴志钰, 黄丽芳, 杨明, 刘艳中, 瞿颖, 王蓓茹, 李依帆, 王继勇
2023, 46(5): 919-92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6
[摘要](38) [HTML全文] (34) [PDF 1726KB](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微创外科手术在治疗食管巨大肿物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以期为食管超微创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收治的2例食管巨大肿物患者, 采取单孔胸腔镜配合食管镜双镜联合超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 统计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病理结果及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2例患者在双镜联合超微创手术下, 均成功切除食管巨大肿物。手术时间平均约230 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约20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均为3 d, 引流量平均约395 mL,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 d。均未出现术中转开胸、食管瘘、肺部感染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食管平滑肌瘤, 均治愈出院。  结论  单孔胸腔镜联合食管镜超微创手术为食管巨大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技术支持, 其疗效与安全性较单一使用单孔/多孔胸腔镜或联合食管镜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2022年广州地区家庭聚集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征
黄大彬, 梁振宇, 张晓, 张志钢, 游楚明, 孟琼
2023, 46(5): 924-92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7
[摘要](48) [HTML全文] (36) [PDF 1619KB](2)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聚集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变化。  方法  将2022年10~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6岁以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感染年龄分为3组: 0~1岁(n=76), 1~3岁(n=80), 3~6岁(n=85)。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疫苗接种史、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转归。  结果  241例患儿中, 轻型203例(84.2%), 重型38例(15.8%), 无中型及危重型。发热为主要症状(97.5%), 其次是咳嗽(54.4%)、腹泻(29.9%)、鼻塞或流涕(25.7%)、惊厥(15.4%)。3~6岁的发热热程最低, 核酸转阴时间最短, 容易出现上呼吸道症状; 0~1岁的发热热峰最低, 以咳嗽、腹泻及皮疹为主要症状。0~1岁婴儿较年长儿容易出现肺炎性状的影像学表型, X线可表现为双肺野见斑片状和或云雾状阴影; 胸部CT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 肺野通亮度减低, 见条状和或片状高密度影, 边界模糊。1~3岁重型发生率最高(22.5%), 较0~1岁更容易发生惊厥。与轻型相比, 重型的SARS-CoV-2 N基因循环阈值更低, 更容易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升高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在3~6岁患儿中, 与接种0剂或1剂疫苗者相比, 接种2剂疫苗的患儿发热热程超过2 d的风险更低(OR=0.373, 95%CI: 0.152~0.912, P=0.029), 发生腹泻的风险降低(OR=0.298, 95%CI: 0.096~0.922, P=0.030), 核酸转阴时间更短(OR=0.359, 95%CI: 0.149~0.867, P=0.021), 重型的发生率降低17.3%(OR=0.237, 95%CI: 0.061~0.922, P=0.040)。  结论  家庭聚集性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 胸部CT可呈现肺部炎性改变。1~3岁儿童较0~1岁更容易发生惊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有助于预测感染的严重程度。疫苗接种可降低3~6岁儿童发生重型的风险, 降低病毒载量, 减少核酸阳性持续时间。
基于机器学习和脑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多模态影像研究进展
张应腾
2023, 46(5): 934-93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29
[摘要](209) [HTML全文] (123) [PDF 1249KB](44)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目前大多数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多模态影像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特定脑区,缺乏对全脑网络模式的深入探讨。本文针对基于机器学习和脑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多模态影像研究进行概述。首先,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在脑疾病影像研究中的局限性;其次,阐述了机器学习在脑网络预测中的通用流程,主要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选择与特征降维、模型构建、模型评价;最后,依次介绍了机器学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灰质结构脑网络、白质结构脑网络、静息态功能脑网络以及多模态融合脑网络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以下三点展望: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具有可解释性的深度学习技术,建立纵向预测模型。
光动力治疗改善肿瘤微环境和提高肝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齐硕, 吴凡, 邱俊, 匡欣, 邓三林, 丁成明, 陈国栋
2023, 46(5): 938-94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30
[摘要](115) [HTML全文] (70) [PDF 1250KB](14)
摘要:
肝癌是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免疫治疗被证明是一种有望帮助治疗肝癌的新手段,但临床上仅有15%~20%的肝癌患者对其有响应。光动力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炎症等作用,在进行肝癌治疗的同时,改善肿瘤微环境以提高肝癌免疫治疗的疗效。本文通过对光动力治疗在肝癌治疗、肿瘤微环境作用机制及其联合免疫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现状:SonoVue与Sonazoid的应用对比
冯林林, 刘慧, 李明星, 侯超
2023, 46(5): 942-94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31
[摘要](93) [HTML全文] (78) [PDF 1277KB](4)
摘要:
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能力与CT和MRI相当。目前,SonoVue和Sonazoid是两种常用造影剂,前者是纯血池造影剂,后者在肝脏三血管相的基础上增加了Kupffer相,但二者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表现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应用价值是否相同目前尚未见系统报道。本文从SonoVue和Sonazoid的理化性质、二者在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引导介入治疗及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基于MR影像组学列线图在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中的研究进展
柯钧文, 卢振东, 陈武标
2023, 46(5): 948-95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32
[摘要](141) [HTML全文] (66) [PDF 1255KB](13)
摘要:
近年来,列线图在直肠癌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已成功用于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一些相关的影像组学研究也引入了列线图模型,且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大多数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的影像组学,但在研究方法与结果上存在差异。本文归纳总结了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综合论述了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在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中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
蔡盛平, 杨鹏程, 胡钦勇
2023, 46(5): 953-95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3.05.33
[摘要](131) [HTML全文] (58) [PDF 1222KB](18)
摘要:
胸部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影像学方法,但其存在辐射负担;而MRI没有辐射风险,可以多参数成像,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但MRI在肺结节的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原因如肺的低质子信号导致的低信噪比、肺与临近软组织界面的磁化率伪影和心肺运动伪影。随着MRI抗运动伪影技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功能磁共振和影像组学/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MRI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定性和定量方面的应用价值,MRI可以作为CT、PET/CT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