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2022年  第45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PET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能准确诊断阻塞性冠心病
王方虎, 徐卫平, 杜东阳, 程希元, 路利军, 王淑侠
2022, 45(6): 799-80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1
[摘要](239) [HTML全文] (118) [PDF 1549KB](24)
摘要:
  目的  探讨定量PET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MIS)能否进一步提升阻塞性冠心病(CAD)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阻塞性CAD疑似患者97例,将其按照5∶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61)和测试集(n=36),并将阻塞性CAD定义为冠脉血管狭窄≥75%。单变量和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分类模型的训练和性能评估。ROC曲线用于确定诊断阻塞性CAD的最佳截断值以及比较模型间的差异性。  结果  单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35、0.758和0.823,MIS的最佳截断值为9%;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66、0.823和0.839,以包含MIS指标的Model_3最高,且高于对照模型(P= 0.0034);基于Model_3构建的决策树,在测试集中的准确度最高可达96%。  结论  PET MIS是阻塞性CAD的有效预测因子,能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对疑似病例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非止点性跟腱病患者的肌骨超声显像特征
杨逸明, 贺立娟, 王宝剑, 王伟, 张伟, 张晓亮, 常青, 陈月峰, 潘旭月, 马玉峰
2022, 45(6): 804-80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2
[摘要](229) [HTML全文] (118) [PDF 2783KB](7)
摘要:
  目的  分析非止点性跟腱病患者肌骨超声显像特征。  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4月共60例患者82足跟腱超声结果,将其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15例30足)和非止点性跟腱病组(B组,45例52足),应用肌骨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并分析比较各组:(1)跟骨后结节上2 cm处跟腱厚度; (2)跟腱止点上2 cm处跟腱横截面积; (3)跟骨上缘上1 cm处Kager脂肪垫前后径; (4)跟骨后滑囊积液检出率; (5)跟腱内血流信号检出率。总结归纳非止点性跟腱病的超声显像特征。  结果  (1) 跟骨后结节上2 cm处跟腱厚度:A组小于B组(0.43±0.06 cm vs 0.55±0.17 cm,P < 0.05);(2)跟腱止点上2 cm处跟腱横截面积:A组小于B组(0.52±0.11 cm2 vs 0.74±0.23 cm2P < 0.05);(3)跟骨上缘上1 cm处Kager脂肪垫前后径:A组小于B组(1.01±0.21 cm vs1.49±0.26 cm,P < 0.05);(4)跟骨后滑囊积液检出率:A组未检出,B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跟腱内血流信号检出率:A组未检出,B组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止点性跟腱病超声显像特征为跟腱厚度增厚,跟腱横截面积增大,跟腱前Kager脂肪垫前后径增宽,跟骨后滑囊积液产生或增加,以及跟腱内部血管增生。
乳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周成礼, 郭吉敏, 刘阳, 鄂占森
2022, 45(6): 810-81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3
[摘要](270) [HTML全文] (110) [PDF 2691KB](12)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的超声(US)、乳房X线摄影(MG)和MRI影像图谱,对比分析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21年12月病理确诊的47例乳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肿瘤组织学分类,将纳入的47例患者(49个病灶)分为4组:乳头状导管原位癌(pDCIS)组、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组、实体性乳头状癌(SPC)组和浸润性乳头状癌(IPC)组。比较不同病理组的临床特征(n=47)、US(n=47)、MG(n=45)和MRI(n=14)的影像特征差异。根据BI-RADS分类标准,将BI-RADS分类≥4A认为是阳性诊断,分析3种影像学的误诊率。  结果  临床特征:所有组中触及包块比乳头溢液更多见。pDCIS(9/16,56.3%)亚组乳头溢液占比最高,IPC亚组触诊到包块的占比最高(9/11,81.8%)。US影像特征:IPC亚组的肿块形态不规则占比高于EPC亚组(P=0.023);IPC亚组的肿块边界不清占比远高于SPC组(P=0.025);与pDCIS相比,EPC亚组的囊实性肿块占比更高(P=0.048)。MG影像特征:SPC亚组肿块形态不规则的占比最高(4/6,66.7%),EPC亚组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占比最高(5/6,83.3%); 在肿块边界不清或星芒状特征方面,SPC亚组占比高于pDCIS亚组(P=0.015)。MRI影像特征:SPC组的ADC低于其他亚组(ADC=0.37×10-3 mm2/s,P=0.005),EPC亚组低于pDCIS亚组(P=0.017)。US、MG及MRI的误诊率分别为46.8%、37.8%及14.3%,US的误诊率高于MRI(P=0.029)。  结论  乳腺乳头状癌亚组之间影像特征存在重叠。虽然US和MRI均可显示肿瘤形态学特征,但US误诊率显著高于MRI。MG对肿瘤钙化类型和分布更敏感,MRI在发现肿瘤扩散及伴发的同时性肿瘤方面更有效。US显示的肿块内血流信号、US和MG显示的肿块边缘及形态、MRI表观扩散系数等影像特征在乳腺乳头状癌病理亚型病例中存在差异。
PETRA-MRA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狭窄程度及预后
杜雅青, 李涛, 肖安岭, 赵童童, 王海涛
2022, 45(6): 820-82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4
[摘要](138) [HTML全文] (68) [PDF 1574KB](8)
摘要: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及预后的径向采集逐点编码缩短时间MR血管成像(PETRA-MRA)影像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以2021年5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ankin量表(mRS)评分(以mRS评分 > 2分为预后不良)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15)和预后良好组(n=57)。比较不同狭窄程度、不同预后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评分、磁敏感伪影评分之间的差异。  结果  针对大脑中动脉硬化患者的诊断而言,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TOF-MRA)诊断对患者的病灶部位的狭窄程度以及病变程度高于PETRA-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OF-MRA诊断对患者的病灶部位的磁敏感伪影评分以及血流信号评分高于PETRA-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病灶部位的长度以及狭窄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病灶部位的磁敏感伪影评分以及血流信号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病灶部位的长度以及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预后患者的病灶部位磁敏感伪影评分以及血流信号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PETRA-MRA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其图像质量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摄影可提高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检出率
葛妍, 姚礼忠, 张媛, 武秀兰, 贾志莺
2022, 45(6): 825-82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5
[摘要](222) [HTML全文] (81) [PDF 1751KB](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疑似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98例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超声“萤火虫”技术及X线钼靶检查,统计两种检查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检出情况,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对比,比较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  结果  98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良性病变59例,恶性病变39例。超声“萤火虫”技术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诊断的敏感度较X线钼靶高(71.8% vs 61.5%),特异性较X线钼靶低(66.1% vs 76.3%),但两者对乳腺DCIS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对乳腺DCI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2.3%、91.5%及91.8%,均高于单纯超声“萤火虫”技术诊断(71.8%、66.1%、68.4%)和单纯X线钼靶(61.5%、76.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摄影在诊断乳腺DCIS时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有助于提高乳腺DCIS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价值。
急性脑桥梗死与基底动脉特征参数的相关性
宋新, 孙雨雨, 于泽霏, 赵艺涵, 胡涛, 包权
2022, 45(6): 828-83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6
[摘要](195) [HTML全文] (72) [PDF 1506KB](5)
摘要:
  目的  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探讨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基底动脉迂曲及斑块特征。  方法  搜集35例急性脑桥梗死和40例非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测量基底动脉迂曲角度及斑块特征(狭窄处管周、管腔及壁面积、参考处管周及管腔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模式及重构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重构模式及重构率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基底动脉迂曲度、狭窄处管周、管腔、壁面积、参考处管周及管腔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为急性脑桥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1,95% CI=0.000~0.306),重构模式为急性脑桥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14,95% CI=1.380~4.580)。  结论  斑块负荷及重构模式可以影响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生。随着基底动脉斑块负荷的下降,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病率减低。基底动脉发生正性重构容易导致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CT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杨毅, 韩鸿宇, 陈欢, 郝璐
2022, 45(6): 833-83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7
[摘要](145) [HTML全文] (60) [PDF 1557KB](6)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DWI、CT增强扫描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对比所有患者MRCP形态,比较MRCP+DWI单独检查与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结果  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良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33例(41.25%),其中胆管结石27例,胆管炎性狭窄6例; 恶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47例,占比58.75%,其中胆总管癌34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9例; MRCP影像学特征显示,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恶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软藤状”; 两种检测方法中,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DWI诊断(P < 0.05);MRCP+DWI检查胆道梗阻对胆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胆管癌、胰头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MRCP+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定性诊断总符合率高于MRCP+DWI检查(P < 0.05)。  结论  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可对恶性胆道梗阻进行准确定位,还可提高定性诊断恶性胆道梗阻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的影像学特征
孟真, 谭好飞, 刘伟丽, 王俊超, 丁伟, 李镇江, 周锐志
2022, 45(6): 838-84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8
[摘要](135) [HTML全文] (84) [PDF 1332KB](5)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RE)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行妇科盆腔肿瘤放疗后疑似的RE患者108例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资料,以患者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资料作为RE的诊断参考,总结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的影像学特点,分析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价值。  结果  所有患者后期均行肠镜检查,且接受随访复诊,根据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确诊108例患者中共81例为RE,其27例排除RE。以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磁共振小肠造影在诊断RE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65%与74.07%。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及DWI扫描图像中有“同心圆”分层状高信号表现,肠壁呈强化信号,同时存在肠管周围改变以及肠壁增厚表现。  结论  RE在磁共振小肠造影中具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磁共振小肠造影可用于临床RE的诊断。
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阳金豆, 李建浩, 周夏, 左智炜, 伍发, 黄怡, 蒋锐
2022, 45(6): 842-84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09
[摘要](99) [HTML全文] (87) [PDF 1713KB](5)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10例CRC患者为CRC组,以及110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MSCT资料以及血清CA199、CEA水平,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MSCT联合血清CA199、CEA对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C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 < 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的Kappa值分别为0.491、0.355、0.667、0.682,敏感度分别为84.54%、72.73%、91.82%、72.73%,特异性分别为64.55%、62.73%、74.55%、95.45%,准确率分别为74.55%、67.73%、83.18%、84.09%。是否合并肝转移CRC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肝转移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 < 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合并肝转移的Kappa值分别为0.408、0.353、0.445、0.726,敏感度分别为84.00%、72.00%、92.00%、72.00%,特异性分别为69.41%、71.76%、68.24%、96.47%,准确率分别为72.73%、71.82%、73.64%、90.91%。  结论  MSCT及血清CA199、CEA对CRC诊断各有优点及不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RC的肝转移诊断。
超声弹性对比指数、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可预测甲状腺乳头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韩琨, 贾子睿, 艾晓波, 许文君
2022, 45(6): 847-85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0
[摘要](139) [HTML全文] (93) [PDF 1662KB](4)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弹性对比指数(ECI)、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预测甲状腺乳头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将淋巴结转移者纳入淋巴转移组(n=21),未转移者纳入淋巴未转移组(n=39)。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ECI、SWEmax、SWEmin、SWEmean进行比较, 分析ECI、SWEmax、SWEmin、SWEmean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瘤患者淋巴转移的预测效能。  结果  两组患者的纵横比、结节数量、边缘、钙化、与被膜的关系、血流信号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转移组患者的ECI高于淋巴未转移组(P < 0.05),淋巴转移组患者的SWEmax、SWEmin、SWEmean低于对照组(P < 0.05);ECI、SWEmax、SWEmin、SWEmean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瘤患者淋巴转移的特异性高于单独检测。ROC曲线分析显示,ECI、SWEmax、SWEmin、SWEmean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瘤患者淋巴转移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ECI、SWEmax、SWEmin、SWEmean的截断值分别为4.61、30.11 kPa、21.98 kPa、25.55 kPa。  结论  ECI、SWE定量参数对于甲状腺乳头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可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低灌注侧支循环及认知功能
马宇, 路凯, 马龙, 崔友祥, 孙云川
2022, 45(6): 853-85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1
[摘要](143) [HTML全文] (61) [PDF 1552KB](4)
摘要:
  目的  探讨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对严重大脑中动脉狭窄低灌注区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48例/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每种口服1片/d,连服4周;研究组增加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软胶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观测患区及对称非患病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计算患区灌注参数与对称非患区灌注参数比值,即rCBV、rCBF、rMTT、rTTP;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水平,并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认知能力。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CBV、CBF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MTT、TTP、rCBV、rCBF、rMTT、rTTP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严重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远端侧支循环开放,提高脑血流量,上调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多模态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根治术患者放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
朱陈, 邓琪, 梁平
2022, 45(6): 859-86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2
[摘要](77) [HTML全文] (90) [PDF 1650KB](3)
摘要: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根治术患者放化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化疗前后行超声造影、弹性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对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结果  常规超声评估放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52.63%,特异性为87.50%,准确度68.57%,经Kappa检验常规造影与病理检测一致性较差(Kappa=0.388)。超声造影评估化疗疗效的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98.4%,准确度为96.4%;超声造影与病理的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0.928,一致性较好。放化疗前所有患者肿瘤超声图像表现为高增强,放化疗后有效患者主要表现为低增强,无效患者主要表现为中、高增强;无效患者化疗前多见灌注区缺损和放射血管,而在有效患者中少见;放化疗后有效患者区域血流量、时间-强度的曲线下面积和弹性应变率比值均低于无效患者,弹性评分、达峰时间高于无效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多模态超声造影技术的部分定性和定量指标对乳腺根治术患者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改变的MRI表现
付金花, 刘瑜, 肖波, 刘剑钢, 柯淑君
2022, 45(6): 863-86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3
[摘要](304) [HTML全文] (116) [PDF 1907KB](16)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改变的MRI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7年7月~2021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改变的7例患儿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儿术前均行MRI检查,对肿瘤MRI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7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位于脑干,1例位于丘脑,1例位于胸髓。4例肿瘤形态不规则,2例呈类圆形,边界均较清楚;1例胸髓病变呈长条形,边界不清。2例出现囊变、坏死,均未见出血。6例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1例胸髓内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6例肿瘤实性成分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受限,1例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增强扫描,6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呈环形强化,2例呈结节状强化,1例呈斑片状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7例未见瘤周水肿,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脑脊液播散。  结论  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改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发病部位、扩散有无受限和强化方式及范围等情况,有助于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心周脂肪体积联合脂蛋白α、载脂蛋白B可诊断早期冠心病:基于MSCT测量
王德芳, 黄水英, 林强, 杨金凤
2022, 45(6): 867-87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4
[摘要](107) [HTML全文] (50) [PDF 1818KB](2)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T)联合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B(Apo-B)检测在早期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早期冠心病患者160例纳入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检测Lp-α、Apo-B水平及利用MSCT测量PAT,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评估价值。  结果  观察组PAT及Lp-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AT及Lp-α、Apo-B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性(P < 0.05);PAT及Lp-α、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呈正相关性(P < 0.05);ROC曲线显示:PAT及Lp-α、Apo-B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20,高于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 < 0.05)。  结论  PAT及Lp-α、Apo-B水平在冠心病早期患者中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并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斑块钙化负荷影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管腔狭窄的准确性
周永, 梁凯轶, 尹小花, 杨兆杰, 赵宾飞
2022, 45(6): 871-87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5
[摘要](371) [HTML全文] (142) [PDF 1518KB](8)
摘要:
  目的  探究斑块钙化负荷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管腔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于2019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CCTA检查,钙化容积与钙化积分以血管段为单位进行记录,按照钙化容积与钙化积分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各组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并探究CCTA判断斑块钙化不同容积与积分的管腔狭窄准确性。  结果  100例患者中入选的钙化冠状动脉段共396个,按照15段进行计算,以管腔狭窄≥50%为有意义狭窄,得到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3%(204/206)、83.16%(158/ 190)、91.41%(362/396)、86.44%(204/236)、98.75%(158/160);当钙化容积≤25 mm2、钙化积分≤80分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当196 mm2<钙化容积≤1375 mm2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36.36%、75.47%、83.72%、40.00%;当钙化积分>200分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75.00%、87.50%、89.66%、91.82%;CCTA诊断不同钙化容积管腔狭窄程度与不同钙化积分管腔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0~25 mm2钙化容积管腔狭窄程度与0~80分钙化积分管腔狭窄程度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  结论  不同斑块钙化负荷对CCTA诊断管腔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应引起临床重视。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可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分期及溶栓疗效
陈思艳, 郭道宁, 邹晓攀, 田黎
2022, 45(6): 876-87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6
[摘要](183) [HTML全文] (78) [PDF 1681KB](14)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期及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12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发病时间长短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急性期组(n=97)、亚急性期组(n=68)、慢性期组(n=47),全部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将其分为治愈组(n=83)、有效组(n=97)、无效组(n=32),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定不同分期、不同疗效患者杨氏模量值,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治疗后血栓杨氏模量对DVT患者溶栓疗效的诊断效能。  结果  治疗前,不同分期DVT患者血栓杨氏模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P<0.001);治疗后,各组血栓杨氏模量低于治疗前(P<0.05),且各组治疗后血栓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P<0.001)。治疗后,不同预后DVT患者血栓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愈组<有效组<无效组(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当Youden指数取最大值0.632时,血栓杨氏模量截断值为6.825 kPa,此时诊断DVT患者溶栓治疗无效的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69.4%,曲线下面积为0.885。  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定杨氏模量,可作为评价DVT分期及溶栓疗效的辅助手段。
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半暗带区域
刘海静, 尹继磊, 王丽坤
2022, 45(6): 880-88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7
[摘要](142) [HTML全文] (90) [PDF 1682KB](16)
摘要: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域(IP)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D-ASL、DWI、MRA扫描,根据病灶最大层面DWI高信号面积、ASL异常灌注面积评估患者是否存在IP,根据患者发病至首次MRI检查时间(T)将患者分为超急性期(T<6 h)和急性期(6 h≤T≤24 h)。记录患者中心梗死区、IP区与IP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值,根据MRA图像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灶DWI表现为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48例患者3D-ASL异常灌注面积明显大于DWI异常高信号面积,显示存在IP区;MRA显示颅内某支主干动脉节段性狭窄,远端血管明显变细甚至消失,部分显示血管无明显异常。患者不同区域CBF、ADC值比较:中心梗死区<IP区<对侧镜像区(P<0.05);超急性期患者rCBF值、rADC值均大于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IP区的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0级为主,非IP区患者MRA血管狭窄程度以3级为主;两组患者的MRA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ASL联合DWI、MRA检测可准确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IP区的存在和血管狭窄程度,有利于梗死临床精准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疗效
张渊, 罗平, 许伟
2022, 45(6): 885-89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8
[摘要](133) [HTML全文] (62) [PDF 1936KB](3)
摘要:
  目的  观察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74,行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60,行常规颅骨钻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记录手术前后神经及运动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并发症发生。以出院后3月的Markwalder's分级作为预后情况的评估标准,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后30 d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CT图像显示,治疗前左侧额颞顶枕部低信号新月形影像,局部占位效应明显,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移位,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第1天,引流管留置,硬膜下积液积气表现,局部占位效应减轻,中线结构移位好转;两组患者术前CSS、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的CSS评分较术前降低,MB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CSS评分更低,MBI评分更高(P<0.05);两组随访3月内均无死亡病例,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脑萎缩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血肿量、饮酒史、抽烟史、血肿CT值、术后引流、抗凝药物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为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效果理想,血肿清除率高,其预后与年龄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关。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术前病理分级及术中的应用
哈热勒哈什·安曼太, 巴图尔·吐尔地
2022, 45(6): 891-89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19
[摘要](126) [HTML全文] (51) [PDF 2013KB](5)
摘要: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术前病理分级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脑胶质瘤(n=64)、单发脑转移瘤(n=15)和颅内淋巴瘤(n=15)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脑胶质瘤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分为低级别组(n= 27)和高级别组(n=37),所有患者均通过SWI检测,进行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分级评估以及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测定,比较不同肿瘤类型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评估其在高级别与低级别脑胶质瘤中的鉴别价值。  结果  高级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ITSS分级、肿瘤实质区rC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级别脑胶质瘤周水肿区rCBV值高于单发脑转移瘤(P < 0.05);高级别脑胶质瘤ITSS分级程度低于淋巴瘤,血管评分高于淋巴瘤(P < 0.05);高级别胶质瘤ITSS分级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rCBV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分级与ITSS分级、rCBV值呈正相关关系(r=0.728、0.851,P < 0.05);ITSS分级评估脑胶质瘤高级别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1.08%、85.19%、82.81%;rCBV值评估脑胶质瘤高级别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1.89%、88.89%、90.63%;64例脑胶质瘤患者,和常规序列相比,SWI序列对于肿瘤边界的显示更为清晰,同时可呈现肿瘤微小血管病变信息,胶质瘤肿瘤实质区rCBV值均高于瘤周水肿区rCBV值(P < 0.05)。  结论  SWI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对于胶质瘤低级别与高级别的评估效能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术中脑胶质瘤切除。
七花散局部溻法治疗对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的术后影响
曾燕, 岳雁鸿, 李新伟, 曹波, 王瑶, 张梅
2022, 45(6): 897-90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0
[摘要](194) [HTML全文] (100) [PDF 1578KB](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后采用中药七花散局部溻法治疗对患者血肿和疼痛程度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后血肿的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9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则使用中药七花散局部溻法治疗,观察治疗后对患者血肿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肿、疼痛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AS评分较低(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前列腺素E2、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中药七花散局部溻法治疗对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后患者能降低机体炎性因子和疼痛因子水平,促进血肿和疼痛的快速消退,提高术后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一站式CT血管造影+CT脑灌注成像可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
沈亦亮, 张强, 施健
2022, 45(6): 902-90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1
[摘要](362) [HTML全文] (134) [PDF 1913KB](20)
摘要:
  目的  探究一站式CT血管造影术(CTA)+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及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共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CTA+CTP检查。根据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度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n=60)及重度组(脑血管闭塞、重度狭窄,n=26),分析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局部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n=36)及侧支循环不良组(n=21),分析脑血管灌注指标对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评估价值。  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闭塞、重度狭窄、中度狭窄及轻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47%(9/86)、19.77%(17/86)、36.05%(31/86)、33.72%(29/86);轻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患侧CBV及CBF均小于健康侧,TTP、MTT长于健康侧(P < 0.05);重度组健康侧的CBV、CBF小于轻中度组(P < 0.05);重度组患侧相比于健康侧CBV、CBF下降值及TTP、MTT增大值大于轻中度组(P < 0.05);CTP指标联合检测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的AUC大于CBV、CBF等指标单独检测(P < 0.05)。侧支循环不良组的CBF高于侧支循环较好组,CBV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MTT、TTP短于侧支循环较好组(P < 0.05);CTP指标联合检测评估侧支循环开放程度的AUC值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 < 0.05)。  结论  CTA+CTP检查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可用于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
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
廖太平, 杨琴, 张春银
2022, 45(6): 908-91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2
[摘要](203) [HTML全文] (72) [PDF 1447KB](10)
摘要:
  目的  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总结其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  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共24例,原发19例,继发5例,大多为青少年,病变主要分布于四肢长骨,也见于肋骨及骨盆骨,病变部位主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相应部位骨代谢增高。  结论  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定性诊断。
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赖伟强, 黄煜智, 黎旭, 郑少伟, 尹知训, 孙春汉
2022, 45(6): 912-91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3
[摘要](132) [HTML全文] (72) [PDF 1537KB](2)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月、12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月随访融合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12月随访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或12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12月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腰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基于CT平扫影像学表现及血肿体积评估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分析
蔡霞, 唐辉, 程文, 李黎
2022, 45(6): 917-92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4
[摘要](182) [HTML全文] (87) [PDF 1603KB](21)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造影相关参数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CT平扫影像学检查的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血肿是否扩大将其分为血肿扩大组(n=32)和非血肿扩大组(n=48)。记录所有患者的CT平扫影像学征象及血肿体积,比较两组比较CT平扫影像学征象及血肿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单一征象、血肿体积与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CT平扫影像学征象、血肿体积评估血肿扩大的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血肿扩大组的CT平扫出现“岛征”、“黑洞征”、“混杂征”占比均高于非血肿扩大组(P < 0.05);血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大于非血肿扩大组(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岛征”、“黑洞征”、“混杂征”、血肿体积与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均呈正相关关系(r=0.423、0.456、0.427、0.516,P <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岛征”、“黑洞征”、“混杂征”联合血肿体积评估血肿扩大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9.6%,均高于单一征象及血肿体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岛征、黑洞征、混合征、初诊血肿体积增大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基于CT平扫影像学表现及血肿体积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联合评估价值更高。
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分析CT图像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钱旭, 王姗
2022, 45(6): 921-92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5
[摘要](222) [HTML全文] (98) [PDF 1474KB](20)
摘要:
  目的  探究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分析CT图像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结节患者80例,患者均进行CT扫描和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诊断其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图像、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分析联合CT图像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结果  CT图像表现肺密度增高影,有云雾状阴影,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内血管情况,评估结节良恶性准确率为88.75%,敏感度为76.92%,特异性为94.44%,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736(P < 0.001);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联合CT评估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6.15%,特异性为88.89%,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联合CT评估准确率高于单纯CT评估准确率(91.25% vs 88.75%),且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 0.810,P < 0.001)。  结论  DenseNet网络深度学习分析CT图像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准确性较高,且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MRI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相关性及对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疗效
王秋珏, 杨振华, 孙建平, 张明
2022, 45(6): 925-92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6
[摘要](120) [HTML全文] (101) [PDF 1570KB](3)
摘要:
  目的  分析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相关性及对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疗效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腰部成像参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预测MRI腰部成像参数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疗效的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大肌横截面面积、多裂肌横截面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腰大肌横截面面积、多裂肌横截面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关系(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I腰部成像参数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论  MRI腰部成像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术疗效的重要依据。
颈动脉彩超联合颅脑MRI可评估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李珍, 王刚, 赵斐斐
2022, 45(6): 929-93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27
[摘要](118) [HTML全文] (73) [PDF 1733KB](6)
摘要:
  目的  探究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颈动脉彩超联合颅脑MRI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1月医院收治50例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将患者分别纳入轻型脑梗死组(≤7分,n=40)与重型脑梗死组(> 7分,n=10)。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超及颅脑MRI检查,分析两者联合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上评估价值。  结果  重型脑梗死组患者不稳定斑块比例、狭窄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高于轻型脑梗死组患者,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低于轻型脑梗死组患者(P < 0.05);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表面弥散系数(ADC)低于轻型脑梗死组患者(P < 0.05),两组患者T1WI信号与T2WI信号检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DC、不稳定斑块、PI、RI、PSV、EDV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P < 0.05);ROC曲线显示ADC、不稳定斑块、PI、PSV、RI、EDV用于重型脑梗死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556、0.600、0.608、0.798、0.713,各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值为0.968。  结论  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可以采用颈动脉彩超与颅脑MRI进行评估,两者用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均有一定价值。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预测脑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进展
靳向飞, 罗泽斌, 陈晓东
2022, 45(6): 950-95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31
[摘要](133) [HTML全文] (121) [PDF 1487KB](20)
摘要: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胶质瘤一个重要的分子特征,与烷化剂化疗敏感性、预后、风险分层、肿瘤复发等密切相关。当前仅使用手术标本通过基因检测分析来确定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这一过程有局限性。MR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脑肿瘤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近年来已有多种先进磁共振成像技术被用于术前无创性评估MGMT甲基化状态,这将有助于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本文就近几年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和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动脉自旋标记、基于流入的血管空间占位)、扩散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限制光谱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波谱成像等磁共振成像技术预测MGMT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进展及MGMT甲基化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术前依据。
超声中心肌做功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冯晓玄, 冯颖青
2022, 45(6): 957-96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2.06.32
[摘要](345) [HTML全文] (132) [PDF 1319KB](41)
摘要:
心肌做功(MW)技术通过结合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与无创肱动脉血压得到左室压力应变环,产生四个主要的参数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相比于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左室射血分数,MW在应变基础上具有更好地减少负荷对心肌功能评估的影响、提供整体与局部心肌功能信息和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心肌功能受损情况等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MW原理及主要参数,归纳不同人群中MW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研究结果,对MW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心肌收缩功能评价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做出综述,最后分析了MW的局限性,并对该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