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2021年  第44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取比值后弥散张量成像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姚瑞鑫, 郭会利, 张斌青, 叶艳君
2021, 44(6): 885-89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1
[摘要](272) [HTML全文] (174) [PDF 1831KB](15)
摘要:
  目的  探究自身对比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纳入的受试者均进行DTI成像,对不同节段颈髓参数均与颈2/3段取比值,对比健康组取比值前后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性,探究取比值方式是否可以减小DTI成像参数的个体差异。将取比值后健康组与病例组的参数作对比,并结合常规磁共振测量脊髓纵横比,分析FA和ADC与脊髓纵横比的相关性,最后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判断取比值后FA和ADC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效能并给出诊断临界值。  结果  健康组的FA与ADC值存在个体差异性,取比值后健康组FA与ADC的个体差异性消失(P > 0.05)。健康组和病例组对比,病例组的比值后FA降低而ADC增高,并且病例组比值后FA与脊髓纵横比成中度正相关(r= 0.617,P < 0.05),比值后ADC与脊髓纵横比呈低度负相关(r=-0.478,P < 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比值后FA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效能为0.821,临界值为0.917;ADC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效能为0.791,临界值为1.140,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为0.896。  结论  对DTI参数取比值后可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方面更有临床实用意义;取比值后FA和ADC与脊髓压缩纵横比有一定的相关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扩散张量成像对脑白质损伤及预后的诊断价值
魏华滨, 闫翠娇, 刘爱宁, 全冠民
2021, 44(6): 892-89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2
[摘要](307) [HTML全文] (236) [PDF 1714KB](10)
摘要:
  目的  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对脑白质的损伤和预后的价值。  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行MRI检查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 < 2周岁,且均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史。将患者分为脑瘫组和非脑瘫组(30例/组),记录其常规颅脑平扫征象和得分,于DTI图像上找出感兴趣区域并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定的白质区包括:内囊前肢、丘脑后辐射、额叶白质、中脑大脑脚、胼胝体压部、下纵束、胼胝体体部、内囊后肢、视辐射、内囊膝部、皮质脊髓束、半卵圆中心、听辐射、胼胝体膝部和顶叶白质等。生成胼胝体纤维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图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平扫的征象和FA值与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筛选脑白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拟合度和效能。  结果  经MRI平扫,两组患儿颅脑左侧的丘脑、两侧的半卵圆中心区和胼胝体体部的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脑瘫组患儿各个部位的FA值均比非脑瘫组小,且两组患儿的FA值在内囊后肢、听辐射、双侧中脑大脑脚、视辐射、顶叶白质、皮质脊髓束、胼胝体压部、下纵束、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丘脑后辐射、胼胝体体部和左侧豆状核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的ADC值在双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体部、左侧内囊后肢、左侧丘脑后辐射、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顶叶及压部和左侧丘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和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可作为脑白质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白质损伤的ROC AUC是0.887,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是90.38% 和85.12%,准确度为0.761。  结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会使其白质纤维束发生损伤,使其FA值降低,ADC值升高,DTI可明确反映出患儿神经纤维束发育和受损的程度,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依据。
乳腺癌患者自动乳腺容积冠状面特征与Ki67、C-erbB-2的相关性
黄思, 肖耀成, 李建, 左文思
2021, 44(6): 900-90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3
[摘要](293) [HTML全文] (330) [PDF 2187KB](9)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自动乳腺容积(ABVS)冠状面图像特征与患者血清Ki67抗原及C-erbB-2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78例乳腺癌患者,获取81个病灶的ABVS冠状面特征(病灶大小、边界、虫蚀征、汇聚征、微钙化、高回声环),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比较Ki67抗原与C-erbB-2与乳腺癌ABVS冠状面超声特征以及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临床考虑可能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  结果  病灶大小(≥2 cm,OR= 4.400)是Ki67高表达的危险因素;微钙化(OR=2.741)是C-erbB-2阳性的危险因素;边界、虫蚀征、汇聚征、高回声环、年龄与Ki67、C-erbB-2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乳腺癌ABVS冠状面的特征征象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行为,以此来评估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
基于金属钆-儿茶酚构建的纳米影像探针在小鼠正常器官的双模态成像
刘杰, 王玉柱
2021, 44(6): 905-91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4
[摘要](215) [HTML全文] (133) [PDF 2061KB](10)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金属钆-儿茶酚构建的纳米影像探针(TA-Gd@RB)在小鼠体内正常器官的磁共振/荧光(MRI/FI)双模态成像。  方法  首先将TA-Gd@RB在体外进行弛豫率的测定;其次选取正常KM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5只/组):第1组注射TAGd@RB,第2组注射DTPA-Gd,分别进行小鼠的肝、膀胱MRI扫描,将TA-Gd@RB组在体内的增强效果与DTPA-Gd进行对比;第3组再次注射TA-Gd@RB,第4组注射PBS,分别进行小鼠活体、离体荧光成像,观察TA-Gd@RB作为荧光材料的成像效果。  结果  TA-Gd@RB弛豫率为6.94 mmol-1s-1,是临床DTPA-Gd弛豫率4.09 mmol-1s-1的1.7倍;同时,TA-Gd@RB较临床用DTPAGd在小鼠肝和膀胱有着更好的增强效果、较高的增强幅度以及长时间的强化持续窗口。荧光成像结果显示TA-Gd@RB在体内主要器官均取得良好荧光成像效果,且与MRI结果相符合。  结论  TA-Gd@RB在体外有着较高的弛豫效能;TA-Gd@RB进行MRI和FI的体内、外成像效果均佳,具有优异的FI/MRI双模态成像性能。
Kaiser评分不同界值应用于乳腺病变MRI诊断的效能比较
易熙, 王贵良, 马荣, 曾禹莉, 陈鹰, 樊志红
2021, 44(6): 911-91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5
[摘要](353) [HTML全文] (231) [PDF 1802KB](11)
摘要:
  目的  研究诊断决策支持工具Kaiser评分系统中不同评分界值应用于乳腺病变MRI诊断中的效能,探索良恶性病变最佳参考评分界值从而避免过度的乳腺活检,并与传统的BI-RADS分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效能的比较。  方法  回顾并分析来自92例患者共101个术前行乳腺1.5 T MRI检查并被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病灶的临床资料,由2位中级职称的影像科医生对所有病例独立根据Kaiser评分系统给出评分,探讨Kaiser评分系统应用于乳腺病变MRI中的诊断效能并与传统的BI-RADS分类诊断进行诊断效能比较,统计Kaiser评分在不同临界值下的敏感度、特异性和似然比,并分析2位阅片者之间的Kaiser评分一致性。  结果  92例患者共101个病灶,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灶34个(33.66%),良性病灶67个(66.34%);应用Kaiser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969,BI-RADS分类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702,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分别使用临界值≥4、≥5、≥6做为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可以准确识别100.00%、100.00%、91.98%的恶性病变,特异度分别为79.10%、80.60%、88.06%,以高截断值≥7分作为判断良恶性病变的参考界值,可以正确识别79.41%的恶性病变,特异性为98.51%,阳性似然比为53.21。2位阅片者之间的Kaiser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9,P < 0.01)。  结论  在乳腺病变MRI诊断中应用Kaiser评分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益,同时以≥5为判断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界值,可以获得最佳的综合诊断效能,针对特定诊断目标,在Kaiser评分中合理运用高诊断界值,可最大程度地避免过度乳腺活检。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应用时机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马力, 李晓锋, 熊燃, 李海量, 曾洁, 刘红梅
2021, 44(6): 917-92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6
[摘要](141) [HTML全文] (142) [PDF 1808KB](10)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治疗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结局和并发症方面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7年7月~2021年4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113例MSAP患者,根据其是否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分为早期PCD组、晚期PCD组以及对照组,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BMI、病因),比较3组临床结局(转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人数、转外科手术患者人数、死亡患者人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钙)、临床疗效时间指标(全身炎症反应时间、腹痛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不良事件(腹腔感染、腹腔内出血、导管堵塞)及并发症(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腹腔间室综合征及多器官组织衰竭)。  结果  早期PCD组及晚期PCD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转为SAP患者率、外科手术率低于对照组,且早期PCD组治疗成功率高于晚期PCD组(P < 0.05);PCD组的全身炎症反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早期PCD组的全身炎症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晚期PCD组(P < 0.05);PCD组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和血钙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早期PCD组的血清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的改善优于晚期PCD组(P < 0.05);PCD组并发症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腹腔间室综合征及多器官组织衰竭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且早期PCD组的腹腔间室综合征及多器官组织衰竭明显低于晚期PCD组,3组腹腔感染及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MSAP患者来说,晚期等待积聚物形成包裹后再进行PCD并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好处。早期PCD治疗可有效提高MSAP患者治疗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普美显肝胆期甜甜圈结节MRI表现及其与结节信号胆汁淤积的关系
张桂荣, 张妍妍, 张博, 丁墩, 杨全新, 孙泓泓
2021, 44(6): 922-92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7
[摘要](388) [HTML全文] (222) [PDF 1541KB](6)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普美显肝胆期(HBP)甜甜圈结节的MRI影像表现及HBP结节信号与胆汁淤积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本院行MR普美显检查的551例肝硬化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对存在HBP甜甜圈结节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分析HBP甜甜圈结节在不同原因肝硬化出现频率,结节在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各序列信号特点及随访情况。分析HBP结节信号与胆汁淤积等的关系,60例HBP甜甜圈结节患者中31例肝背景伴发肝癌、部分行手术治疗,为避免该因素对结果干扰故被排除,另外3例因资料不全被排除;最终纳入112例患者,其中HBP甜甜圈结节患者26例,高信号结节患者27例,等信号结节患者59例;分析HBP甜甜圈结节、高信号结节与等信号结节患者组胆汁淤积标志物(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差异。  结果  551例肝硬化患者中HBP甜甜圈结节患者占10.9%(60/551),不同原因肝硬化甜甜圈结节出现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60例患者共计688个甜甜圈结节,单发占18.3%,多发占81.7%,病灶径线5~32 mm;Fs-T2WI序列上77%结节呈等信号,22.5%结节为稍高信号,0.4%结节呈低信号。同反相位T1WI上89.1%结节为等信号,7%呈稍高信号,3.9%呈低信号。DWI序列上4.5%结节DWI呈稍高信号,但无弥散受限;余95.5%结节DWI呈等信号。所有结节动脉期均无强化,48.5%结节自门脉期开始强化,42.8%自延迟期开始强化,8.7%结节多期无强化。25例患者随访无恶性转化。HBP甜甜圈结节、单纯高信号结节及等信号结节组年龄、性别、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肝功能分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及总胆汁酸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多重比较显示甜甜圈组与等信号组总胆红素、甜甜圈结节与高信号结节组谷氨酰转移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HBP甜甜圈结节并不少见,具有无动脉期强化、门脉供血且无弥散受限的特征性影像表现,随访结节没有恶变;HBP甜甜圈结节、高信号结节形成与胆汁淤积无关。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钙化分数在乳腺良恶性钙化病变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王毅, 黄美铃, 蔡思清, 赖清泉, 吴宏, 黄启明
2021, 44(6): 927-93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8
[摘要](142) [HTML全文] (134) [PDF 1718KB](7)
摘要: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三维乳腺数字化断层摄影(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行乳腺DWI检查和DBT检查的患者,DBT检查发现有钙化征象,其中乳腺癌患者51例,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乳腺良性病变67例,病理类型包括: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对所有患者DBT图像的钙化征象进行钙化评分并且测量相应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钙化分数及二者联合在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乳腺癌组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钙化分数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C值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钙化分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为0.855,采用Delong检验得出两种方法对诊断乳腺含钙化病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两种方法(钙化分数+ADC值)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相结合的AUC值为0.903,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将ROC曲线(钙化分数、ADC值、两种方法结合的预测概率)经两两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结合的ROC与单一RO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2)。  结论  DWI与DBT钙化分数对于钙化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无差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一方法,为乳腺含钙化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4~20 ng/mL患者的前列腺癌诊断有效性
陆健斐, 冯蕾, 卜锐, 韦海荣, 刘小艳, 章然
2021, 44(6): 932-93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09
[摘要](305) [HTML全文] (425) [PDF 2193KB](11)
摘要:
  目的  评价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CFTB)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系统穿刺(SB)与单纯经直肠超声引导下SB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4~20 ng/mL水平患者的前列腺癌诊断的有效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血清PSA水平4~20 ng/mL且首次经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337例患者,按穿刺活检前是否行MRI检查,将患者分为CFTB+SB组(n=177)和单纯行SB组(n=160)。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阳性率、单针阳性率、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及临床非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结果  CFTB+SB组患者穿刺阳性率、单针阳性率和CSPCa检出率均高于单纯行SB的患者(40.1% vs 26.3%;17.5% vs 10.3%;38.4% vs 20.6%,P < 0.05),而临床非显著性前列腺癌检出率低于SB组患者(1.7% vs 5.6%,P < 0.05);对CFTB+SB组内CFTB+SB与仅行CFTB的CSPCa检出率一致性比较显示:CFTB+SB与仅行CFTB对CSPCa检出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60),CFTB+SB的CSPCa检出率高于仅行CFTB(40.1% vs 36.1%,P < 0.05)。  结论  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法对血清PSA在4~20 ng/mL水平的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评估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中的临床价值
周春美, 凡利敏, 谢扬, 吴垠
2021, 44(6): 937-94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0
[摘要](170) [HTML全文] (136) [PDF 1870KB](5)
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2DE)在评估老年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126例NSTEM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均进行2DE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检查提示至少1支动脉狭窄程度 > 50%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2DE检查中是否出现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RWMA),比较RWMA者与未出现RWMA者动脉病变特点;将86例2DE检查提示RWM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其CAG诊断梗死相关动脉作为“金标准”,分析2DE在确认梗死相关动脉中的应用价值;以Killip分级作为AHF患者病情严重的划分标准,比较不同分级患者2DE检查中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  结果  124例患者中2DE检查中出现RWMA的患者共85例,未出现RWMA的患者共39例,两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DE检查出现RWMA的患者共86例,86例患者中均可通过CAG准确判断梗死相关动脉,其中左前降枝动脉者26例,右冠状动脉者40例,左回旋支者20例,以CAG为“金标准”,经RWMA推测梗死相关动脉的准确率为95.35%;Killip分级Ⅰ~Ⅱ级的轻度组患者内膜中膜厚度显著低于Ⅲ~Ⅳ级患者(P < 0.05)。  结论  借助2DE可有效判断NSTE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认梗死相关动脉,在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判断患者病情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特征及MRI影像表现
官晓晖, 韦惠平, 李传, 黄涛
2021, 44(6): 941-94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1
[摘要](406) [HTML全文] (247) [PDF 1585KB](23)
摘要:
  目的  探讨1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RI影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364只颞颌关节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MRI影像表现等。  结果  18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364只关节,关节盘可复性前移162只关节,不可复性前移114只关节,侧方移位27只关节,关节盘损伤变性60只,关节盘穿孔32只,髁状突变形、破坏47例,关节囊、韧带损伤31例。患者临床特征复杂多变,但多数患者普遍表现为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下颌偏斜等症状。MRI图像可见清晰的关节盘位置、形态、厚度变化和关节积液。  结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特征多样,可通过MRI精确反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进展中关节盘位置、形态及厚度变化情况,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汝林, 张惠玲, 周德伟, 林志武, 樊建刚
2021, 44(6): 945-949.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2
[摘要](159) [HTML全文] (141) [PDF 1592KB](5)
摘要:
  目的  探究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T分期、N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9.17%、90.83%、87.10%、88.33%,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89、0.792、0.787、0.776)。120例NSCLC患者中,9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接受肺楔形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41例患者接受全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接受肺楔形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患者(P < 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老年NSCLC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均具有较高准确度,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指导。
小视野ZOOMit DWI与RESOLVE DWI技术对鼻咽部图像质量的价值比较
郭广源, 叶裕丰, 邓炜, 梁奇伟, 郭燕萍, 黄益, 陈汉威
2021, 44(6): 950-95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3
[摘要](309) [HTML全文] (202) [PDF 1599KB](18)
摘要:
  目的  对3.0 T MR的RESOLVE DWI和小视野ZOOMit DWI技术在鼻咽部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在医院行3.0 T MR鼻咽部扫描的40例患者。同时扫描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两种不同扩散成像序列扫描,并对这两种扩散加权成像进行定量分析和主观评分。  结果  两种不同扩散成像序列图像清晰度、伪影和失真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ZOOMit DWI序列的清晰度最好,失真和伪影最少。两种不同扩散加权序列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b=50 s/mm2)无明显差异。ZOOMitDWI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b=800、1000 s/mm2)优于RESOLVE DWI。  结论  与RESOLVE DWI相比,ZOOMit DWI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更好,适合作为鼻咽部MRI扩散成像的首选序列。
超极速脉搏波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何婧, 李明星, 李友谊, 朱雨洁, 罗烨, 胡卫中, 侯超, 陈晓梅
2021, 44(6): 954-96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4
[摘要](201) [HTML全文] (137) [PDF 1740KB](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极速脉搏波(UFPWV)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  利用UFPWV技术测量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收缩结束时PWV,采集患者双眼眼底图像并进行临床分级。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值、吸烟史、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肌酐和尿素指标。分析以上各因素与眼底改变的相关性及比较UF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眼底分级的预测效果。  结果  高血压患者收缩结束时PWV、收缩开始时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眼底分级呈正相关(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结束时PWV、收缩开始时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收缩结束时PWV的预测效果优于收缩开始时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当收缩结束时PWV大于截断值8.97时,收缩结束时PWV提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严重(P < 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UFPWV技术将可能作为临床辅助预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简便安全、高效准确的诊断指标。
多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与CT血管造影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有较高诊断价值
陈秋月, 黄冬花, 全强, 潘美宇, 曾丽丹
2021, 44(6): 961-96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5
[摘要](228) [HTML全文] (190) [PDF 1629KB](2)
摘要:
  目的  分析多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与CT血管造影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2例SS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E 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行超声检查,采用高频线阵探头、相控阵探头及凸阵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受试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种超声探头联合CT血管造影对SSS进行诊断的联合应用模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的分组作为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SSS的价值。  结果  采用多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与CT血管造影对SSS进行诊断的模型为Log(P)=0.732×超声探查+0.811×CT血管造影+0.473;采用超声探查和CT血管造影分别检测出阳性患者数92例和92例,采用联合应用检测阳性患者数为101例;采用多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与CT血管造影的联合应用诊断SSS的敏感度、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 < 0.05)。  结论  多种超声探头联合应用与CT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评估和诊断SSS价值。
MRI测量前后髋臼指数评估儿童髋关节前后髋臼发育情况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刘爱宁, 闫翠娇, 魏华滨, 武红蕾, 全冠民
2021, 44(6): 965-96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6
[摘要](175) [HTML全文] (146) [PDF 1550KB](12)
摘要:
  目的  分析MRI测量前后髋臼指数评估儿童髋关节前后髋臼发育情况及影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发病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74例疑似DD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受试儿童的临床资料、出生体质量、孕臀位等资料,并行MRI扫描检查。采用不同方案对髋臼指数进行分析,方案一:股骨头中心至髋臼最薄弱处连线与髋臼最薄弱点至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的夹角记为A/PBAI,髋臼最薄弱处至股骨头中心连线与髋臼最薄弱点至软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夹角记为A/PCAI;方案二:双侧Y形软骨中点连线至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夹角记为A/PBAI,双侧Y形软骨中点连线至软骨性髋臼前/后壁外缘夹角记为A/PCAI。利用ICC评估髋臼指数一致性,采用Forward 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影响DDH的独立性因素。  结果  方案一测量髋臼指数ABAI、ACAI、PBAI及PCAI的一致性明显高于方案二,且方案一检测各指标的ICC均>0.75;DDH组与非DDH组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是影响DDH发生的独立性威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DDH影像学检查MRI中,以髋臼最薄弱点到股骨头中心点连线为基线测量髋臼指数方法一致性较高,可准确评估儿童髋关节前后髋臼发育情况,且孕臀位、双下肢不等长、先天肌性斜颈、襁褓体位、关节弹响是影响DDH发生的独立性威胁因素。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的关系
何承峻, 杨小丁, 陈海洋
2021, 44(6): 969-97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7
[摘要](137) [HTML全文] (72) [PDF 1680KB](2)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肝脏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DCE-MRI检查,评估两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至血管外细胞间隙的转运系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转运至血管内的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及HIF-1α。分析肝癌患者中不同肿瘤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有转移、不同HIF-1α水平者DCE-MRI定量参数的差异。  结果  肝癌患者MVD、Ktrans、Kep、Ve及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肝癌患者Ⅲ/Ⅳ期者MVD、Ktrans、Kep、Ve水平均高于Ⅰ/Ⅱ期者(P < 0.05);肝癌低分化患者MVD、Ktrans、Kep、Ve水平均高于中高分化者(P < 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患者MVD、Ktrans、Kep、Ve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 0.05);HIF-1α≥162.96 ng/L的肝癌患者MVD、Ktrans、Kep、Ve水平均高于HIF-1α < 162.96 ng/L者(P < 0.05);肝癌临床分期与MVD、Ve呈正相关关系(P < 0.05),肝癌淋巴结转移与Ktrans、Ve呈正相关关系(P < 0.05)。HIF-1α与MVD、Ktrans、Kep、Ve呈正相关关系(P < 0.05)。  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及HIF-1α均密切相关,可利用DCE-MRI定量参数评估肝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
刘正亮, 李秀勇, 张继强
2021, 44(6): 974-97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8
[摘要](129) [HTML全文] (95) [PDF 1767KB](4)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流指标。  结果  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引导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进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彩超显示40例患者血管狭窄及血栓消失,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仅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下轻度血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开通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弹性模量值诊断早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价值及其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左娟, 耿磊, 穆春华, 侯胜旗, 戴丽, 杨伏猛
2021, 44(6): 978-98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19
[摘要](139) [HTML全文] (135) [PDF 1858KB](5)
摘要: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模量值在早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与健康者对比研究及肾功能判定指标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且符合早期PNS慢性肾病1期,即肾功能正常(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指标正常)阶段的病例30例,分析检测PNS患者双肾弹性模量值特征,另取30例健康者双侧肾脏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肾弹性模量值的差异及PNS组双肾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与24 h尿蛋白量和血清β2-微球蛋白量的相关性。  结果  PNS组与对照组双侧肾脏长度、厚度、肾皮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NS组双肾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弥散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Emax=22.45 kPa时,鉴别诊断两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0%、93.3%、86.7%,曲线下面积最大(0.857),诊断效能最高。PNS组Emean与24 h尿蛋白量和血清β2-微球蛋白量呈正相关,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无相关性。  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模量值量化分析技术为无创性判断早期PNS肾脏硬度变化及损伤程度提供病理基础及分子影像学依据,为早期PNS的诊断与鉴别提供可靠依据,亦可联合24 h尿蛋白量和血清β2-微球蛋白量对早期PNS肾功能损伤作出有价值的评估。
SPECT/CT骨定量SUVmax分析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翟威豪, 何薇
2021, 44(6): 983-98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0
[摘要](439) [HTML全文] (196) [PDF 1549KB](18)
摘要:
  目的  探讨SPECT/CT骨定量分析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158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资料。对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及182个正常椎体行SPECT/CT检查及骨定量分析,比较良恶性病灶与正常椎体之间SUVmax的差异性。选取2019年1~4月46例患者的144个异常浓聚灶,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SUVmax的最佳临界值;选取2019年5~12月293个异常浓聚灶,使用SUVmax的最佳临界值比较SPECT/CT骨定量分析与常规SPECT/CT的诊断效能。  结果  以病理或随访作为判断标准,所有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共437个异常浓聚灶(恶性254个,良性183个),恶性病灶的SUVmax明显高于良性病灶(43.93±19.09 vs 15.26±6.81,P < 0.01)和正常椎体(6.54±1.19,P < 0.01)。通过ROC曲线得到SUVmax≥19.2为诊断恶性病灶的最佳临界值,常规SPECT/CT与SPECT/CT骨定量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81.6%和94.5%、93.0%和96.5%、65.2%和91.7%、79.2%和94.3%、86.8%和94.9%,SPECT/CT骨定量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均明显高于常规SPECT/CT。  结论  SPECT/CT骨定量分析在老年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高频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指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李棣华, 汪巧荣, 焦志欣
2021, 46(6): 988-99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1
[摘要](169) [HTML全文] (115) [PDF 1614KB](2)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腕、指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60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RA组,另选取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各关节滑膜厚度及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滑膜增厚、骨侵蚀及血管翳检出情况,统计RA患者各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分布情况。  结果  RA组腕关节、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滑膜厚度均厚于健康对照组(P < 0.05)。RA组各关节关节积液、肌腱腱鞘炎、滑膜增厚、骨侵蚀及血管翳检出率(20.53%、1.89%、36.59%、3.56%、5.83%)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95%、0.15%、2.58%、0.38%、0.53%,P < 0.05)。RA患者腕关节滑膜增厚、血管翳(64.17%、18.33%)高于掌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52.00%、7.17%,31.50%、5.83%,P < 0.05),掌指关节高于近节指间关节(P < 0.05)。  结论  高频超声可较好显示RA患者腕关节和指关节病变情况,已经成为诊断RA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的对比
黎嘉卿, 谭理连, 梁健华, 张紫盛
2021, 44(6): 992-99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2
[摘要](274) [HTML全文] (266) [PDF 1740KB](5)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  方法  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评估其狭窄情况,将其结果与对应节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的病变狭窄度进行对比。  结果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所致中重度狭窄855节段,其中软斑块396节段、硬斑块459节段。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对硬斑块导致中度狭窄、硬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软斑块导致中度狭窄和软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进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都具有较高准确率,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经济、方便、实用,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疼痛及乳房外观的影响
张凤, 代梦霜, 胡大燕, 贾婷婷, 付再碧
2021, 44(6): 997-100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3
[摘要](287) [HTML全文] (376) [PDF 1482KB](3)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对乳腺纤维瘤患者疼痛及乳房外观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单发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切除术组(n=44)和微创旋切术组(n=83)。开放切除术组行常规开放式切除手术治疗,微创旋切术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结果  双侧乳腺超声下均表现为乳房皮肤回声清晰,腺体回声呈散在光点,分布欠均匀,内可见不规则稀疏区。微创旋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瘢痕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术后6、12、24 h,微创旋切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和对乳房形状、大小、柔软度、对称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微创旋切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切除术组(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美观性好,患者满意度高。
乳腺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参数联合评估与病理对照
高曼丽, 蔡芹芹, 包迪, 谢晴晴, 刘辉, 乔薇
2021, 44(6): 1002-100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4
[摘要](178) [HTML全文] (142) [PDF 2348KB](4)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评估与病理对照。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我院诊治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61例(72个病灶),均行二维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和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示:61例(72个病灶)中有43例恶性(51个病灶),18例良性(21个病灶);二维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敏感度47.06%,特异性66.67%,准确度52.78%;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敏感度60.78%,特异性71.43%,准确度63.89%;剪切波弹性成像敏感度82.35%,特异性80.95%,准确度81.94%;超声造影敏感度86.27%,特异性85.71%,准确度86.11%;联合诊断敏感度94.12%,特异性90.48%,准确度93.06%。联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率高于单独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检查(P < 0.05)。  结论  乳腺癌超声多参数(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18~30岁女性乳腺癌的4种分子亚型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符青云, 欧阳小明, 郅程, 何凯宁
2021, 44(6): 1007-101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5
[摘要](196) [HTML全文] (189) [PDF 2669KB](4)
摘要:
  目的  探讨18~30岁女性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年轻乳腺癌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HER2及Ki-67,HER2(++)者再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分为Luminal A型(n=55)、Luminal B型(n=79)、HER2过表达型(n=41)和三阴性乳腺癌(n=20)。比较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X线以及超声特点。  结果  195例年轻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比例依次为Luminal B型>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更多为临床T1期和组织学Ⅰ级(P < 0.05),Luminal B型更多为临床T2期和组织学Ⅱ级(P < 0.05),三阴性乳腺癌更多为临床T3期和组织学Ⅲ级(P < 0.05)。X线结果显示:Luminal A型以肿块伴钙化,细小多形性,边缘毛刺为多(P < 0.05)。Luminal B型以肿块,细小多形性和线样,边缘模糊为多(P < 0.05),HER2过表达型以钙化,线样或线样分枝状,边缘模糊为多(P < 0.05),三阴性乳腺癌以肿块,细小多形性,边缘模糊为多(P < 0.05)。超声结果显示:三阴性乳腺癌内部回声以均匀为多,其它三种类型以不均匀为多(P < 0.05)。  结论  18~30岁青年女性乳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子亚型与部分影像学特征密切相关。术前可根据X线及超声综合表现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听性脑干诱发反应消失听力损失患儿临床特征及内耳MR特征
侯超, 李琰
2021, 44(6): 1013-101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6
[摘要](236) [HTML全文] (148) [PDF 1451KB](5)
摘要: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V波消失的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内耳MR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1年5月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侧ABR-V波消失患儿,其中男58例,女41例,共99例190耳。所有患者均已行内耳磁共振成像评估,同时收集到了部分患儿的围产期病史: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低体质量、出生窒息史、外耳畸形、先兆流产、耳聋家族史、孕期病毒感染。  结果  在收集到有围产期病史的67例患儿中,出生时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史24例(35.8%);出生低体质量病史12例(17.9%),早产11例(16.4%),先兆流产10例(14.9%),孕期病毒感染10例(14.9%),出生窒息史5例(7.5%),耳聋家族史4例(6%),外耳畸形1例(1.5%)。性别、年龄、围产期高危因素和内耳畸形无相关性(P>0.05)。在190例患耳中,畸形的耳数为43例,总体比例为22.6%,其中单发畸形17例(8.9%),两种及两种畸形多发的为26耳(13.7%),在43例畸形耳中,总共出现了畸形次数为81次:蜗神经发育不良有35耳,占所有耳数的18.4%,半规管发育不良20耳(10.5%),耳蜗异常12耳(6.3%),大前庭导水管11耳(5.8%),前庭畸形3耳1.5%。半规管异常与蜗神经发育不良(P < 0.05)和耳蜗畸形成正相关(P < 0.01)。  结论  不同的内耳畸形类型其造成听力损失的原理可能会不同,干预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别,在需要植入耳蜗的患儿中,全面评估内耳的情况,对于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因素
刘倩倩, 汪洋, 马安娜, 张书旭, 陈历排
2021, 44(6): 1017-102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7
[摘要](276) [HTML全文] (142) [PDF 1883KB](5)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20年7月收治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30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案,随访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3(9~135)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6(1~102)月、19(3~102)月,中位年龄为44.5岁(21~65岁)。截至随访日期,13例(43.3%)患者存活。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P < 0.001)、化疗(P=0.018)、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分期(P=0.014)对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影响。手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对总生存时间具有影响(P < 0.001,P= 0.033)。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及化疗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两个独立因素(P=0.002,P=0.005),手术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唯一独立因素(P=0.002)。年龄、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化疗疗程及放疗均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与是否行手术和化疗密切相关,适合手术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化疗作为辅助治疗可使患者生存受益,即使早期患者也建议联合化疗。
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肿瘤及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
刘艳美, 王倩倩, 侯聪, 杨慧敏, 姜兴岳, 刘新疆
2021, 44(6): 1024-102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8
[摘要](153) [HTML全文] (128) [PDF 1577KB](5)
摘要:
卵巢肿瘤和子宫内膜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卵巢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规范应对两者的原则。超声检查和诊刮术分别为卵巢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筛查方式, 但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其衍生模型以兼具高分辨率、无创性、多方位成像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卵巢肿瘤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本篇文章对不同弥散模型在卵巢肿瘤及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以期获得不同弥散模型对卵巢及子宫内膜肿瘤的诊断价值。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卒中后抑郁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原亚利, 刘勇, 李选, 姚娓, 宫晓洋, 高玉玲
2021, 44(6): 1029-103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29
[摘要](153) [HTML全文] (120) [PDF 1156KB](2)
摘要: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疾病,位居我国致残率和致死率病因的首位,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最为常见的大脑功能失调状态,其加剧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延缓卒中后的康复进程,增加卒中的致残率、病死率与复发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显示活体脑白质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脑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并逐渐成为疗效评价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卒中后抑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从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假说、生物标记物方面进行概括分析,并阐述了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研究的卒中后抑郁的风险因素,旨在探讨其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学习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侵袭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刘锦辉, 冷晓玲
2021, 44(6): 1034-104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30
[摘要](322) [HTML全文] (206) [PDF 1403KB](32)
摘要:
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声成像技术被应用于乳腺癌的诊疗中,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患者的保乳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主要的超声诊断方式包括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联合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可更高效、精确地实现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乳腺癌侵袭性的评价。本文就乳腺癌NAC疗效的评价方法及侵袭性的评价指标、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学习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可视化荧光成像技术的胸部外科应用
鲍峰, 李子煜, 元及, 吴宗阳
2021, 44(6): 1041-104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6.31
[摘要](325) [HTML全文] (207) [PDF 1253KB](37)
摘要:
可视化荧光成像是一种新兴的外科辅助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外科领域。荧光染料具有实时可视化成像特性,可以显示患者的肿瘤、血供、淋巴、神经等不同解剖结构,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术后恢复,并可能由此改变手术方法。针对胸部疾病,可视化荧光成像技术在肺结节检出定位,肿瘤切缘和残留识别,胸腔镜手术中肺段间平面识别,预防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瘘,辨认术中胸导管和治疗术后乳糜漏,绘制前哨淋巴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为了评估在不同手术场景下对荧光引导的不同需求,我们分别阐述了成像技术和荧光剂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至此标志着可视化荧光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在胸部外科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