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2024年  第47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18F-PSMA-1007 PET/CT显像可无创精准诊断前列腺癌并确定分期
章明, 马晓芬, 楼云龙, 陈丹丹
2024, 47(1): 1-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1
[摘要](124) [HTML全文] (92) [PDF 1663KB](24)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18F-PSMA-1007的PET/CT显像技术在前列腺癌(PCa)无创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4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PCa患者,在其穿刺活检前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并通过勾画感兴趣区域的方法测量病灶和肝的标准摄取最大值,并以肝为背景计算肿瘤背景比(TBR),结合穿刺后的病理结果(PCa 64例,良性53例),比较良恶性疾病TBR组间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从而得到最佳截断值。  结果  PCa患者的TBR水平高于良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以TBR诊断PCa绘制ROC曲线,测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P < 0.001),截断值取0.955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1%和94.3%。TBR低于截断值的14例PCa患者中,7例已出现淋巴结和/或骨转移,可间接诊断为PCa。  结论  18F-PSMA-1007 PET/CT TBR对鉴别前列腺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TBR=0.955作为截断值可获得很好的诊断效能,即使TBR低于截断值,转移灶的发现可作为PCa的补充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可无创诊断绝大多数的PCa并确定分期。
基于CT获得的心肌应变参数在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何泽明, 郑敏文, 赵宏亮, 韩冬, 于楠, 张喜荣, 贺太平
2024, 47(1): 7-1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2
[摘要](99) [HTML全文] (27) [PDF 1388KB](14)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CT获得的心肌应变(MS)参数在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早期左室功能的可行性,以及该参数区分这两种疾病的能力。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呈阴性的205例成年受试者。依据各组纳入及排除标准将受试者分为HCM组(n=70)、HHD组(n=65)和健康对照组(n=70)。采用后处理软件对3组的左室形态学特征、传统心功能参数以及MS参数进行了量化,比较参数的差异,以及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能力。  结果  相较于健康对照组,HCM与HHD组的左室壁最大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高(9.25±1.68 vs 15.32±1.67 vs 18.01±2.24;56.64±19.57 vs 86.90±12.31 vs 106.27±19.56,P < 0.001),而MS绝对值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心肌整体周向应变,-25.80±3.74 vs -23.00±4.49 vs -21.03±4.97;心内膜下整体周向应变,-40.95±8.13 vs -35.86±7.90 vs -31.85±9.16;心肌整体径向应变,81.26±37.76 vs 66.99±18.37 vs 55.31±23.19,P < 0.001),其中以纵向应变降低最为显著(心肌整体纵向应变,-23.03±3.84 vs -19.86±2.22 vs -15.47±4.28;心内膜下整体纵向应变,-30.35±5.35 vs -25.01±3.62 vs -21.92±8.16,P < 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壁最大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心肌整体纵向应变组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0(敏感度为97%,特异性为83%)。  结论  基于CT所获得的MS参数可以用于精确评估HCM和HHD患者的早期左室功能损伤,其中以纵向应变的损伤最为显著。所得参数中左室壁最大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和心肌整体纵向应变的组合模型在区分这两种疾病时效果最佳。
下腔静脉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朱昱霏, 罗红
2024, 47(1): 14-18.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3
[摘要](45) [HTML全文] (21) [PDF 1435KB](5)
摘要:
  目的  总结胎儿下腔静脉(IVC)发育异常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产前超声检查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3年2月产前诊断为胎儿IVC发育异常的88例孕妇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合并心内外异常情况;不同类型IVC发育异常合并心内外异常构成比行多列表卡方检验,采用Bonferroni方法行组间多重比较。所有结果与产后MRA及超声心动图或尸检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88例IVC发育异常胎儿中,下腔静脉异常连接(ECIVC)18例,肾后段左下腔静脉(LIVC)42例,双下腔静脉(DIVC)28例。18例ECIVC胎儿胸腹斜冠状切面及四腔心切面均表现异常,其中腹部横切面异常17例,腹部横切面异常征象不典型1例;2例右心房纵切面表现异常;42例LIVC胎儿超声IVC冠状切面均呈“S”征;28例DIVC胎儿超声IVC冠状切面均呈“h”征。88例IVC发育异常胎儿分别合并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感觉系统异常;不同类型IVC发育异常孤立性及合并心内外异常构成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孤立性ECIVC与孤立性DIVC及孤立性LIVC构成比、ECIVC合并心内异常与LIVC及DIVC合并心内异常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88例IVC发育异常胎儿,5例经引产证实;83例随访至出生后6月,均行MRI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与产前诊断一致。  结论  胎儿IVC发育异常在超声图像上具有特异性,超声能准确识别其有无合并心内外结构异常,分析不同类型IVC发育异常合并心内外结构异常构成比可以为临床评估预后及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认识、及早诊断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模型构建及评价:一项前瞻性研究
王晶晶, 赵新斌, 郭笑颜, 张立民
2024, 47(1): 19-24.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4
[摘要](47) [HTML全文] (25) [PDF 1769KB](6)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短期预后模型,评价模型效能。  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的107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动脉自旋标记检查。根据出院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的年龄、Hunt-Hess量表评分、改良Fisher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血细胞参数等数据。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aSAH预后的风险因素。构建预后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效能。  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年龄、Hunt-Hess量表评分、改良Fisher量表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GCS评分、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同侧局部脑血流(rCBF)值和rCBF比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 < 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44岁和Hunt-Hess量表评分3⁓5分是aS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GCS评分 > 9分和rCBF比值> 0.66是aSAH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模型A(由年龄、Hunt-Hess量表评分和GCS评分构成,0.961)和模型B(由年龄、Hunt-Hess量表评分、GCS评分和rCBF比值构成,0.981)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A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中等,模型B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高;模型A(0.042)的平均绝对误差值高于模型B(0.014)。在大部分风险阈值范围内,模型B的净收益均高于模型A。  结论  aSAH患者的年龄、Hunt-Hess量表评分和GCS评分有助于判断其不良预后。联合rCBF比值构建的模型判断aSAH患者不良预后的价值更高。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X线辅助诊断系统对乳腺钙化检出和良恶性分类的临床价值
翟天旭, 张敏伟, 张子秋, 孔德懿, 李德春
2024, 47(1): 25-3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5
[摘要](66) [HTML全文] (31) [PDF 1254KB](27)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X线辅助诊断(DL)系统对乳腺钙化检出和良恶性分类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双侧乳腺X线检查的400例患者的头尾位和内外斜位影像资料。以2位具有15年以上乳腺X线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对乳腺钙化的一致判断作为标准组,由1位低年资住院医师、1位高年资主治医师和DL系统分别盲法独立阅片,经过4周洗脱期后,由联合模型(低年资医师+DL系统)再次盲法独立阅片。结合双向表χ2检验,评价不同乳腺ACR类型、钙化形态和分布、BI-RADS分类对钙化检出的影响,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低年资住院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DL系统和联合模型(低年资住院医师+DL系统)对可疑钙化检出的性能差异。  结果  1600幅图像(400例患者)共检出BI-RADS 3级及以上可疑钙化975处。低年资住院医师A,高年资主治医师B、DL系统和联合模型对钙化检出的敏感度分别为81.95%、96.62%、93.03%、96.41%。高年资主治医师B、DL系统和联合模型对钙化检出的敏感度不受乳腺ACR类型、钙化形态和分布、BI-RADS分类影响,而低年资住院医师A对钙化检出的敏感度受其影响。联合模型(低年资住院医师+DL系统)在预测钙化良恶性方面具有良好的AUC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91、90.0%和88.2%,和低年资住院医师之间存在差异(P < 0.01)。在DL系统帮助下,低年资住院医师的诊断性能得到明显改善,AUC值由0.740提升到0.891。  结论  DL系统对BI-RADS 3级及以上可疑钙化检出敏感度高且具有较高的良恶性钙化分类性能,与高年资主治医师相当。在DL系统的帮助下,低年资医师可以减少钙化漏诊、误诊,提高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
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征和MRI表现
杨春兰, 徐守军, 刘龙平, 谢丽春
2024, 47(1): 31-3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6
[摘要](70) [HTML全文] (50) [PDF 1552KB](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垂体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垂体LCH患儿MRI资料, 其中男12例, 女11例, 年龄1岁~12岁6月(6.72±3.33岁)。观察病变部位、垂体高度、神经垂体是否存在、垂体柄形态、大小、垂体强化方式、垂体/松果伴随病变等, 并总结、归纳垂体LCH的MRI表现。  结果  首次就诊原因主要为尿崩症, 其它就诊症状为顶部包块2例, 顶部压痛1例, 颈部包块1例。垂体单系统受累16例, 其余均为多系统受累, 垂体外常累及颅面骨, 少见受累部位为肺部、肋骨等。腺垂体明显凹陷、变薄1例, 饱满/隆起4例; 神经垂体高信号均未见; 垂体柄增粗13例, 细小2例, 另有1例漏斗部线样狭窄、上段结节状增粗, 无明显增粗/细小7例; 增强后垂体均明显均匀强化; 伴随Rathke囊肿/残腔3例, 松果体囊肿2例。  结论  小儿垂体LCH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有助于诊断。
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在术前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
王月燕, 赵以惠, 陈艾琪, 杜小萌, 钱宝鑫, 潘成武, 马宜传
2024, 47(1): 36-4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7
[摘要](106) [HTML全文] (34) [PDF 1447KB](1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多参数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112例, 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盆腔影像资料, 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相关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 分别于T2WI、扩散加权成像和T1WI增强序列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 经特征降维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 结合临床预测因子与影像组学评分标签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 其曲线下面积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876(95%CI: 0.799~0.952)、0.769(95%CI: 0.600~0.938), 显著高于单独影像组学模型(0.818、0.741)和临床模型(0.714、0.548)。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直肠癌淋巴血管浸润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 可以术前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指导。
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脑功能损伤程度的前瞻性研究
齐治, 赵翀翀, 刘雪梅, 曲志成, 陈鹏, 袁芳, 王颖, 陈斯丹, 谭篪, 董鑫
2024, 47(1): 42-4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8
[摘要](61) [HTML全文] (20) [PDF 1284KB](5)
摘要: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发生后早期及晚期心脏功能的变化。  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确诊为aSAH的患者83例。按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将其分为高cTnI组(cTnI≥0.3 ng/mL, n=25)及低cTnI组(cTnI < 0.3 ng/mL, n=58)。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长轴应变及径向应变。分别计算得出整体长轴应变(GLS)及每个节段长轴应变达峰时间变异程度(LT-Dispersion)、每个节段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变异程度(RT-Dispersion)及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左室前间隔与左室后壁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差值(APT)。  结果  发生后早期高cTnI组LT-Dispersion、RT-Dispersion、APT及GLS受损更为显著(P < 0.05);2组发生后晚期LT-Dispersion、RT-Dispersion、APT及GLS较发生后早期有明显改善(P < 0.05), 低cTnI组改善程度较高cTnI组更显著(P < 0.05)。  结论  GLS及反映左室局部运动不协调的指标LT-Dispersion、RT-Dispersion及APT与表现为cTnI升高的aSAH心脑损伤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脑功能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黄雪莹, 党佩,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2024, 47(1): 47-5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09
[摘要](75) [HTML全文] (28) [PDF 1300KB](8)
摘要: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 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 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  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 < 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 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 < 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 < 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 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 < 0.05)。  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 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 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多模态超声校正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价值
黄思, 肖耀成, 金林原, 张敏, 李建, 张艳芬
2024, 47(1): 52-5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0
[摘要](75) [HTML全文] (48) [PDF 1199KB](3)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自动容积成像(ABVS)、超声弹性评分(UES)及两者联合在校正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BI-RADS)4类乳腺肿块BI-RADS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经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患者109例, 共113个肿块。经ABVS及UES校正BI-RADS分级后, 与病理结果对比, 绘制ROC曲线, 比较常规超声、ABVS、UES、ABVS联合UES诊断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差异。  结果  109例患者113个肿块中包含良性78个, 恶性35个, ABVS联合UES校正后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29%、93.59%、93.80%、0.975。  结论  ABVS联合UES有助于提高BI-RADS 4类肿块的总体诊断效能。两者联合诊断可以取长补短, 提高诊断率。
利用MRI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李新华, 卢振东, 丁慧, 张娜, 伍康伟, 陈庞富, 罗文暄
2024, 47(1): 57-63.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1
[摘要](94) [HTML全文] (52) [PDF 1452KB](15)
摘要:
  目的   探索基于不同乳腺MRI序列联合临床病理因素的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潜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伴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其中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91例,前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91例,并按7:3的比例分训练组(阳性组64例、阴性组64例)和验证组(阳性组27例、阴性组27例)。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出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提取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多个单、多序列影像组学标签评分,并结合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模型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结果   瘤周水肿(P < 0.001)、肿瘤长径(P < 0.001)、肿瘤短径(P < 0.001)、病理分级(P < 0.001)、脉管侵犯(P < 0.001)、毛刺征(P= 0.006)、弥散加权成像边缘高信号征(P=0.028)及表观弥散系数值(P < 0.001)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临床病理因素。在影像组学标签评分中,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预测效能最佳,其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744,进一步联合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其验证组曲线下面积为0.834。   结论   基于乳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能够有效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转移。
基于磁共振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霍明新, 王淑梅, 刘冲, 张建军
2024, 47(1): 64-70.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2
[摘要](46) [HTML全文] (28) [PDF 1571KB](8)
摘要:
  目的   前瞻性比较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SE-DWI)与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P-DWI)对鼻腔鼻窦病变图像质量差异,探讨TSE-DWI及EP-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诊治鼻腔鼻窦病变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所有患者行常规鼻腔鼻窦磁共振平扫后均行TSE-DWI及EP-DWI成像,通过2位医师对TSE-DWI与EP-DWI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来对比图像质量,评价2位医师间的一致性、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及Pearson相关系数,比较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计算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TSE-DWI图像的各项主观评分值、信噪比均值和对比噪声比均值均高于EP-DWI(P < 0.05),TSE-DWI图像的变形率较EP-DWI降低(P < 0.05);对于图像主观评分,两医师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对于ADC值测量,两医师间的一致性极好(ICC>0.74);两种DWI序列ADC值一致性极好(ICC> 0.74)并且呈极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DWI序列的ADC值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相同,分别为90.1%、90.9%、97.0%、74.1%、90.3%。   结论   磁共振TSE-DWI序列可有效提高鼻腔鼻窦部位图像质量,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ADC值在鉴别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中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
心脏磁共振参数列线图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老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王玲, 鲁国卫, 章宏, 尹成俊, 陈凤, 田荣华
2024, 47(1): 71-7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3
[摘要](46) [HTML全文] (31) [PDF 1957KB](5)
摘要:
  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CMR)参数列线图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老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CMR检查的DCM老年患者173例,将患者按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04)及测试集(n=69)。通过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潜在预测因子,以此构建DCM患者MACE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法、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估及验证。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9.7(16.4,45.4)月。随访结束时,59例(34.1%)患者发生MACE。LASSO回归及交叉验证筛选出9个潜在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β受体阻断药、CMR晚期钆增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是DCM患者发生MACE风险因子,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校准图显示列线图预测1年、3年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一致性较好。训练集1年、3年生存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5%CI:0.748~0.953)、0.853(95% CI:0.797~0.909),测试集1年、3年生存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95% CI:0.758~0.959)、0.887(95% CI:0.816~0.95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较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预测模型高风险组患者较低风险组生存概率降低(P<0.05)。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临床和CMR特征参数构建了DCM老年患者MACE发生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
单、双期CT增强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比较
张海涛, 柏劲松, 舒圣婕, 张驰, 朱倩, 黄景怡, 王海涛, 肖康
2024, 47(1): 78-8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4
[摘要](58) [HTML全文] (29) [PDF 1598KB](9)
摘要:
  目的   比较单、双期CT增强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探索最佳扫描方案。   方法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因甲状腺结节行平扫及双期CT增强的153个病例,共171枚结节,单期CT增强组取延迟50 s的图像序列作诊断,双期CT增强组取延迟25 s和50 s两组图像序列作诊断。主要评价指标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结节特征的显示率、阳性淋巴结的显示率及结节的强化特点。   结果   单、双期CT增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对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形态、包膜、密度、钙化、淋巴结等特征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密度的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双期CT增强的强化方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   结论   单、双期CT增强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单期CT增强辐射剂量低,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模型构建
李欣, 朱小刚, 骆敏霞
2024, 47(1): 83-8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5
[摘要](80) [HTML全文] (37) [PDF 1202KB](4)
摘要:
  目的   分析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并构建诊断模型。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016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菌阴肺结核组(n=478)、非结核肺病组(n=538,其中肺癌200例、肺炎338例),均行MSCT检查,分析两组MSCT影像学特征,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相关征象,构建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诊断效能。   结果   两组间的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空洞、钙化、分叶征等MS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空洞是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获得联合诊断模型方程式:Log(P)=-1.256+1.455×树芽征+0.982×小叶中心结节+1.023×空洞,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25,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94%、70.97%。   结论   以MSCT影像学特征构建的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模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疗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提供可靠依据。
核素显像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视化诊断进展
邬心爱, 邬永军, 王雪梅
2024, 47(1): 88-92.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6
[摘要](86) [HTML全文] (48) [PDF 1157KB](8)
摘要: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常伴有钙、磷代谢紊乱及多系统病变。手术切除是治疗PHPT的主要手段,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应用,术前分子影像学精准定位成为迫切需要。核素显像双时相99mTc-MIBI SPECT/CT、11C-choline及18F-Fluorocholine PET/CT一直是PHPT术前定位研究的热点,现就99mTc-MIBI、11C-choline及18F-Fluorocholine基本显像原理,三种核素显像方式在异位/复发病变、多腺体病变、PTH升高与核素显像结果不一致及既往颈部手术史的PHPT术前定位临床应用优缺点新进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于琬晴, 张丰收, 强军, 宋卫东, 尹丹婷, 安青琴
2024, 47(1): 93-97.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7
[摘要](100) [HTML全文] (54) [PDF 1050KB](17)
摘要: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性差,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影像组学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可将医学影像中的组织病理学、肿瘤生物学等信息转化为高维量化特征信息,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协助临床进行肿瘤的早期诊疗。本文介绍了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病理分级、微血管侵犯与免疫组化标志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在数据量、模型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可向多中心、多任务等方向发展,以期为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主观认知下降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李一杰, 韩英妹, 张衡, 吕静, 张仪, 林楠, 乔英博, 王丰
2024, 47(1): 98-101.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8
[摘要](84) [HTML全文] (38) [PDF 1043KB](10)
摘要:
主观认知下降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连续体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先于轻度认知障碍。其认知变化以微妙的认知下降和补偿性的认知努力为特征,且已经被证明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阶段。研究患有主观认知下降的人群对于理解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和识别主观认知下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很重要,且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先进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与主观认知下降症状相关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本研究主要从结构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机器学习角度分析主观认识下降的诊断、预测病情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揭示其神经生理机制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陈宗桂, 潘桂洪, 管海辰
2024, 47(1): 102-106.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4.01.19
[摘要](92) [HTML全文] (53) [PDF 1089KB](6)
摘要:
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肿瘤领域的研究中,理想的多模态多功能纳米诊疗剂不仅能够对感兴趣区域进行靶向治疗,还能特异性显影实现影像诊断的目的。二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诊疗的精确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无机纳米颗粒、有机纳米颗粒、载有靶向基因的纳米颗粒、以化疗药物为核心的纳米颗粒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