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

伍国维

伍国维. 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 39(3): 276-277.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3.23
引用本文: 伍国维. 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 39(3): 276-277.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3.23
Guowei WU. Effect of Long Shi Ridge wa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J].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 2016, 39(3): 276-277.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3.23
Citation: Guowei WU. Effect of Long Shi Ridge wa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J].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 2016, 39(3): 276-277.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3.23

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3.2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伍国维,副主任技师,E-mail: 13527756151@163.com

Effect of Long Shi Ridge wa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 摘要: 目的探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龙氏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周5次,l0次为l个疗程,两组均用相应手法治疗1个疗程。两组都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比较其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颈曲均有所改善,观察组颈曲值改善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有肯定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49,例(%)]

    组别痊愈显效好转无效
    观察组27(55.10) *16(32.65) *5(10.20)*1(2.04) *
    对照组15(30.61)8(16.33)12(24.49)14(28.57)
    *P <0.05 vs对照组.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积分比较(x±sn= 49)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10.47±4.1525.93±3.87*△
    对照组10.51±4.0921.56±2.85*
    *P <0.05 vs同组治疗前; P<0.05 vs对照组治疗后.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曲的比较(x±s, n=49)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3.95±3.267.86±3.59 *△
    对照组4.02±3.175.89±3.51*
    *P <0.05 vs同组治疗前; P<0.05 vs对照组治疗后.
    下载: 导出CSV
  • [1] 陈婕, 李涓, 陆超, 等.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 2014, 32(1): 175-7.
    [2] 胡翔, 陆刚锋, 郜锋, 等. 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4, 22(3): 36-8.
    [3] 陈泽林, 刘富林. 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3, 45(7): 149-50.
    [4] 张国清, 武慧强. 颈性眩晕治疗近况[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24(1): 120-2.
    [5] 舒剑锋.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医外治杂志, 2013, 22(1): 51-4.
    [6] 李增春, 陈德玉, 吴德升, 等. 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23): 1796-9.
    [7] 潘旭东, 张典学. 实用脊柱神经病学[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756-61.
    [8] 龙层花. 脊椎病因治疗学(纪念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108-17.
    [9] 章珍明. 龙氏手法"配合针刺晕听区治疗钩椎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4, 29(5): 766-8.
    [10] 黄友卫. 颈源性眩晕的认识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7): 792-4.
    [11] 孔令忠, 纪清. 颈性眩晕的发病学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4): 62-4.
    [12] 罗贵聪, 段俊峰, 李艳武, 等. 龙氏正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3): 485-6.
  • 加载中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72
  • HTML全文浏览量:  237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04-11
  • 刊出日期:  2016-07-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