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x

182 例低危初产妇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临床效果

黄柳红 明雅焜

黄柳红, 明雅焜. 182 例低危初产妇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临床效果[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 40(1): 106-108.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1
引用本文: 黄柳红, 明雅焜. 182 例低危初产妇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临床效果[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 40(1): 106-108.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1
Liuhong HUANG, Yakun MING. Effect of unprotected perineum delivery technique in low risk primipara[J].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 2017, 40(1): 106-108.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1
Citation: Liuhong HUANG, Yakun MING. Effect of unprotected perineum delivery technique in low risk primipara[J].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 2017, 40(1): 106-108.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1

182 例低危初产妇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临床效果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7.01.3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黄柳红,主管护师,E-mail: liuhong.619@163.com

Effect of unprotected perineum delivery technique in low risk primipara

  • 摘要: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低危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5 年 1~3 月, 阴道分娩且无会阴侧切指征的初产妇 182 例,随机分为 2 组,观察组 86 例,对照组 96 例,观察组在胎头着冠后实行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照组则按照传统会阴保护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及裂伤程度、会阴水肿情况、产后 2 h 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χ2=5.419,P<0.05),会阴水肿发生率低于观察组(Z=-2.3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会阴裂伤程度(Z=-0.647,P>0.05)、产后 2 h 出血量(Z=-0.423,P>0.05)及新生儿窒息率(Z=-0.486,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减轻了产妇会阴损伤程度,没有造成明显的分娩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 表  1  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比较(n,%)

    组别n会阴完整会阴裂伤程度会阴水肿
    轻度重度
    观察组8612(13.95)51(59.30)23(26.74)071(82.56)11(12.79)4(4.65)
    对照组964(4.2)59(61.46)33(34.38)065(67.7)19(19.79)12(12.5)
    χ2=5.419,P<0.05 vs 对照组; Z=-0.647,P>0.05 vs 对照组; Z=-2.377,P<0.05 vs 对照组.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两组产妇产时与产后2 h内总出血量比较(例)

    组别 n 产时与产后2 h 内总出血量* 产后出血
    <150 mL 150~400 mL >400 mL
    观察组 86 38 48 0 0
    对照组 96 46 49 1 1
    *P>0.05 vs 对照组.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例)

    组别 n 新生儿1 min阿普加评分
    0~3 分 4~7分 8~10 分
    观察组 86 0 1 85
    对照组 96 0 2 94
    P>0.05 vs 对照组.
    下载: 导出CSV
  • [1] 沈惠玲, 温利辉, 林蕴华, 等. 适宜应用无创接生技术对产妇会阴结局的临床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 2016, 15(3): 36-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HL201603014.htm
    [2] 张文秀. 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的临床观察[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8): 625-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FCZ201408024.htm
    [3] 谢幸, 苟文丽. 妇产科学[M].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80-3.
    [4]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00-1.
    [5]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74-8.
    [6] 董金林, 倪美菊, 朱钟治. 会阴Ⅲ度撕裂50例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6, 12(3): 153-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FCZ199603026.htm
    [7] 钱序. 围生期保健中的循证医学[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 17(5): 277-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FCZ199603026.htm
    [8] 李晓红, 李绍楠, 刘锦玉, 等. 阴道分娩产妇会阴裂伤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9): 1309-12.
    [9] 吴清明, 姚明英, 芮雪峰.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2016, 4(31): 1410-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WX201515027.htm
    [10] 王雪. 野菊花、蒲公英外敷治疗会阴水肿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12, 26(8): 72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HZ201208031.htm
    [11] (美)斯姆金.产程进展手册[M].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1: 161-8.
    [12] Mccandlish R, Bowler U, van Asten H, et a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care of the perineum during second stage of normal Labour[J]. Br J Obstet Gynaecol, 1998, 105(12): 1262-72. doi: 10.1111/bjo.1998.105.issue-12
    [13] 张爱清, 严素红, 宋秀美. 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中无保护会阴接产法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14): 6-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XZ201414004.htm
    [14] 黄丽华, 肖震萍. 初产妇第二产程最佳用力时机探讨[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2, 21(8): 662-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FC201208025.htm
    [15] 李晓燕, 徐括琴.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3, 28(18): 3053-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FYB201318077.htm
    [16] 王少芳, 黄银英, 章慧燕.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3): 69-7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HL201303026.htm
  • 加载中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55
  • HTML全文浏览量:  23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0-11
  • 刊出日期:  2017-01-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关于《分子影像学杂志》变更刊期通知

    各位专家、作者、读者:

    为了缩短出版时滞,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传播,我刊自2024年1月起,刊期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

    感谢各位专家、作者、读者长期以来对我刊的支持与厚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12月27日